辽契丹文“兀里本”神兽“天禄”钮金包玉印探源

标签:
收藏感悟文化文学/原创研究文章艺术赏析杂谈真伪鉴定八卦印章 |
分类: 契丹辽史研究 |






近日收放心斋网友给笔者发来一枚辽代契丹文金包玉印照片,虽然照片是拿像素不高的手机拍摄,图像有些发虚,色彩失真严重,但印文和印钮(见附图1-3、)还勉强可以看清,因为没有尺寸、重量等数据(很多网友让笔者考释、鉴定各种文物大多不传形制数据,他不知形制数据是考释、鉴定文物重要依据之一,没有形制数据的考释、鉴定,是不会准确的!望朋友们切记。另,文物图片要尽量用相机微距拍摄,力争把每个微小细节拍摄清唽真实。),所以,对印的形状无法准确描述。只能就印的外形和印文作一简单介绍,供朋友们参考。
此印主体是用河田青白玉雕琢,印钮为一仰天怒吼的神兽“天禄”①,钮下为圆柱形印体,玉印体外嵌包厚约2毫米,高约15毫米金片,上雕缠枝宝相花卉纹,印台上下凸起1毫米的箍缘。印面在边框内按四方阳雕四个契丹小字原字,依次音值为“u”(上)、“ni”(右)、“lƏ”(下)、“pau”(左)。四个原字均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一个字使用。笔者认为此印印面四原字,应是组合成一个表示契丹语人名的小字。如何拼写组织才可成成为一个表示人名的小字呢?经查刘凤翥先生等人辑录的《已经释读的契丹小字语词》,发现可按上下左右顺序组合成一个可汉译为“兀里本”的小字(见附图4、5、)最匹配。至此,该金包玉的主人可初步确认为契丹人“兀里本”。
笔者在拙文《有趣的契丹文“乣邻”金包玉印章赏析》中曾指出:金包玉契丹文印章应是私人名章或冥印,并提出“这种前面不加姓氏官职,易与他人姓名相混淆,给人造成误会的契丹小字名章,若与他人名章相区分,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此人名气极大,众所周知,见名即知所指的是哪个具体人。二、使用范围很小,只在熟知印主的人中间使用。三、冥印,在阴间使用,阳世人不必认识和知晓”。
这个“兀里本”具备这三种条件吗?笔者查阅《辽史》、《契丹国志》,均未见有关此人的只言片语。反过来看刘凤翥释词出处《耶律慈特·兀里本墓志铭》、《耶律慈特·兀里本墓志盖》,始知这两篇墓志铭尚未公开,只在内部刊物《燕京学报》刊登过它的拓片和照片,作为老百姓的笔者也只能看到它的题目。在刘先生在赤峰学院的讲义里,笔者总算找到了一些关于“兀里本”墓志的资料,虽然只是个大致梗概,但于笔者却珍贵无比。它使笔者知道,这个“兀里本”,契丹全名称“耶律慈特·兀里本”。生于重熙十二年(1043年),卒于大康七年(1081年),仅活了38岁。此“兀里本”中年猝死,未成显赫。尽管墓志铭中详细介绍了他的七代祖宗(笔者没看到),显示他派出帝胄,家世显赫。但这些家世尚不足以说他有资格使用金包玉印,既使是冥印恐怕也无缘享受。据笔者臆测能享用金包玉印者,无论私印冥印,至少官阶品级在使相(正从三品)以上,或皇室成员。这个“耶律慈特·兀里本”生前是否当过(正从三品)以上官职,笔者虽无直接证据,但据他的年岁和出身,他应没达到以上条件,故无权使用金包玉印应是确定无疑的。
在所有面世的辽代契丹文墓志中,尚未发现第二个契丹名叫作“兀里本”的契丹人。但其中可发现较多的名为“讹里本”,“乌卢本”,“斡里本”的契丹人,尽管他们组成名字的四原字的第一个字,与“兀里本”四原字的第一个字不同(见图6、),但鉴于两个原字的读音有相同之处,“讹里本”四原字的第一个字,音“e/u/ulu”,与“兀里本”四原字的第一个字,“u”,两原字可能在某些时候某些条件某些语境下可以有借代的情况,笔者觉得金包玉印的主人,有可能在名为“讹里本”,“乌卢本”,“斡里本”(见图7、)的契丹人之中。当然,这仅是笔者个人的猜测,实际情况尚待资料进一步完善和有关专家成果的进一步公开后才能确定。因印文摆在哪里,笔者不敢造次,径直以“讹里本、乌卢本、斡里本”事迹解释金包玉印的“讹里本”,只能提出个研究方向而已。笔者意在拋砖引玉,错误之处,请各位方家与朋友批评指正。
注释:
①:天禄,又名貔貅、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这种瑞兽是分一角和两角的,一角的称为“天禄”,两角的称为“辟邪”。龙头、马身、麟脚,短翼、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中国人配戴玩赏貔貅的玉制品盖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