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面门神像背阴刻契丹文 “金紫崇禄大夫”封赏钱考释

标签:
契丹文阴刻散官金紫崇感悟生活历史人生人文/文化文物八卦金钱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据笔者考察,辽朝的赏封钱在圣宗朝已有了固定格式,即面为阳雕吉祥图案,多为龙凤、四神、神仙等,背在赏赐前临时阴刻赏封官职名或被赏赐官员职务名讳,有汉文、契丹文对钱(仅见一对),亦有面图相同背契丹文官职不同的两枚钱。目前赏赐个人钱,仅见受赏人辽兴军节度使耶律奴瓜一人,该钱有两种版别各有汉文、契丹文对钱,应为其生前和死后两次赏赐所制。封官钱已发现阴刻契丹文“银青崇禄大夫”(汉文、契丹文对钱,笔者已考释),“金紫崇禄大夫”(仅有契丹文钱),“龙虎卫大将军”(仅有契丹文钱)三种官职。
从目前已知封赏的官职看,用这种方法赏封的官,都只是品级,如“金紫崇禄大夫”、“银青崇禄大夫”;或散官,如“龙虎卫大将军”,即均仅是荣誉性质的虚衔,并不是实职。因为实官的授予要经过皇帝与南北枢密院使、南北宰相、南北大王联合会议决定,非皇帝一人说了算。
“金紫崇禄大夫”、“银青崇禄大夫”是文官正二品上、下品级。辽代高级文官履历中大部分人都获得过此种殊荣,中、低官员亦有不少人获得此封赏。看来,有辽一代对这种品级虚衔赏封较滥。之所以背用阴刻文标示官名,即为了方便随时加刻。
“龙虎卫大将军”是武散官正三品一等衔,因为辽朝一、二品武官均统管军民之事,官职亦都以朝官品级为荣,百官中未设一、二品武散官,故“龙虎卫大将军”是武散官最高等级。有辽二百多年中,获“龙虎卫大将军”加官的并不太多。可见,辽代统冶者对掌握兵权的武将封赏是极为慎重的。
本文这次考释的封官钱就是一枚“金紫崇禄大夫”钱。(见附图)“龙虎卫大将军”钱因收藏者不愿该钱面世,故背文暂时缺如。两钱面图案均是唐代门神,唐太宗时大将秦叔宝与尉迟敬德。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从将军到门神的经过,载《三教授神大全》:“门神即唐之秦叔宝、尉迟敬德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鬼魅号呼,抛砖弄瓦,六院三宫夜无宁刻。太宗惧之,以告群臣。叔宝奏曰:‘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鬼魅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惊。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因命画工图二人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一如平时,悬于宫之左右门,邪崇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云。”同样的故事,在《西游记》中亦有记述,见于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秦叔宝与尉迟敬德门神是历代门神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尤其在北方最受尊崇。
契丹赏封钱使用唐代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敬德的形象做为主要图案,说明契丹文化和唐文化血脉相连,契丹文化发展到辽代已经非常进步,唐文化已深入到契丹社会每个角落。还说明契丹族是个开放的民族,它对华夏文化的景仰、吸纳非一般民族可比,它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敢于吸纳先进文化为己所用的胸襟,应令汉族文人汗颜。
两种文化在一枚钱上和谐融合,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契丹承袭唐文化精神并不比任何一个汉族政权差,而它的国力比五代小朝廷任何一个都强盛,说契丹是承继唐的正统王朝并非是歪曲历史,而是现实。
钱上图案的秦叔宝与尉迟敬德,均系雕刻而成,形象生动逼真,顶盔贯甲,各自手握鞭铜,威风凛凛,呼之欲出。币材为金质,硕大厚重,显示了契丹富裕强盛的国力。包浆深沉匀实,红锈艳如红翡,硬如玛瑙。背阴刻的契丹文“金紫崇禄大夫”,楷书熟瘖,刀若神笔,行云流水,气势贯通。钱径71毫米,厚3毫米,穿6毫米,重160克,含金量72%。
这种封赏钱非常罕见,又是贵金属黄金铸造,故其既是文物,又是艺术品。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都非常高。目前,这些钱都是唯一的,更加重了价值的砝码。这种钱应不止上述三种赏官,应有更多的品种,盼望他们能早日问世。
裴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