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背阴刻契丹文龙牌考释

标签:
契丹文阴刻龙牌龙图北院感悟生活考古历史文化杂谈人文社会 |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枚背阴刻四个契丹文的圆形龙牌,径49.82毫米,厚3.67毫米,重37.6克。牌为不规则圆形,面缘为重轮,外缘较宽,阴刻齿纹;内缘为细缘。牌上高浮雕一条龙头位中央身体呈S形立龙,周围空地散布云纹和吉祥宝珠等物。该牌包浆老道,深沉古朴,晶莹似玉,温润光柔。牌背平夷,光滑似板。板上按四方阴刻四个契丹小字。经陈传江先生翻译,四字汉译为“北院承旨”四字。其读序为:“上(北)下(院)左(承)右(旨)”。
辽朝为适应不同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民族管理,制定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在中央统治机构中,分别设置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官制。“北院承旨”即为北面官制中北面朝官中相当于二三品级(相当于现在部级)的重要官员,它的全称应为“北院都承旨”,是北枢密院院长一级下面最高级别行政官员。
《辽史》卷45《百官志》1载:“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北枢密院其职权相当于汉制中的兵部,“北院都承旨”相当于北院秘书处的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此北院承旨牌,面镌龙图,说明北院的重要。耶律氏从世为遥辇夷离堇(最高军事长官)夺得皇帝之位,所以特别重视军权的掌控。北枢密院长官北院枢密使终辽一代都是由契丹皇室至亲担任。北院官员,不仅北院甚至所有北面官制中的官吏一律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因为北枢密院的官员均来自耶律贵族,均是天演贵胄,所以北院官员的符牌面镌龙图。
此北院承旨牌是契丹北院官员证明身份的符牌,相近于现今各机关的徽章或通行证,北院上下官员的牌大约都是一样,根据每个人担任职务在背上阴刻上他的职务以便区别。从此牌身上可以看出辽代政府机构管理的缜密和严格。这恐怕是契丹能立国数百余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种圆牌当时铸造不会太多,经战乱、损毁,流传至今的相信不是凤毛麟角也是稀见罕宝之物了。作为契丹国家体制管理的见证,收藏此种圆牌的同好,万匆因其陋小而轻视它!谨记!谨记!
裴元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