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丹文虎头牌考

(2010-02-09 00:16:26)
标签:

鱼符

详稳

天云

虎头牌

罗振玉

内蒙

感悟生活

考古

历史

人文

社会

文化

杂谈

分类: 泉痴山人原创文章

契丹文虎头牌考

契丹文虎头牌考

契丹文虎头牌考

契丹文虎头牌考

契丹文虎头牌考

契丹文虎头牌考

笔者有一枚铜质虎头牌,上有三个契丹字,长久以来只是根据形制,猜测它一定是枚和军队有关的符牌,因为古人一直把狮虎作为军队的象征,取其雄武善斗威镇四方之意。由于自己不懂契丹字,故对牌上三字视若天书,无从下手对虎头牌进行考释。

牌通高96.80毫米,虎头高41.54毫米,虎头宽34.57毫米,虎头厚10.93毫米,牌肩宽40.54毫米,牌底宽52.15毫米,肩底高67.33毫米,牌厚3.61毫米,重118.6克。牌面上方浮雕一个神形俱佳虎虎生威的虎头,头顶有一3毫米的穿孔。虎肩下连一梯形牌,在近5毫米的边缘内铸有三个契丹阳文。青铜质。通体红斑绿锈,古朴粗扩,古味盎然。

近几个月来,由于和陈传江合作进行契丹文钱币符牌印章铜镜等文物的考释,耳濡目染渐渐对契丹文字的翻译感上了兴趣,开始收集有关契丹文字研究的资料,开始了自学之路。这不,一迈步就有收获。刚读了新买的《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就发现了一条和虎头牌契丹文相近的已翻译的词语:“天云军详稳事知”(《金代镇国上将军墓志铭》第七行),里面有三个字和虎头牌的三个字一模一样。至此,我知道了我收藏的虎头牌上的三个字汉意为“天云军”,明显是一支军队的番号。

查《辽史·百官志二》,确实发现了“天云军详稳司(相当于现今的军种司令部)”,知道辽确有“天云军”的建制,我收藏的虎头牌应是“天云军”的一种证明持有人是“天云军”信使的与朝廷友军地方政府联络的信牌。据我了解,根据任务的不同,这种虎头牌以不同材质的牌,去完成不同任务。目前已发现铜鎏金(赏月斋藏)、银(内蒙一泉友藏)、铜(除我收藏的这枚外,尚有辽金泉藏一枚)三种虎头牌,相信还有其它材质的虎头牌。

天云军是一支直属于中央的“野战军”,不属于任何宫帐、部族、属国,它是保卫京州抵御外部侵略,镇压内部叛乱的机动部队。平时驻扎在分地训练屯田,一有任务凭调兵符调动,奔赴战场。

说起调兵符,我的藏书《历代符牌图录》(罗振玉编辑  中国书店出版)即有一枚金国鱼形调兵符,其上镌契丹文为“天云军详稳”。该兵符即是调动天云军的专用鱼符。《辽史·仪卫志》符印篇对鱼符的便用有具体的记载:“金鱼符七枚,黄金铸,长六寸,各有字号,每鱼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将,使者执右半,太小、长短、字号合同,然后发兵。事讫,归于内府。”罗先生把“天云军详稳”鱼符,归于金国,显然是张冠李戴了,因为金没设过“详稳”这一官职。

从目前存世与出土的实物看,《辽史·仪卫志》符印篇记载尚有疏漏,即调兵鱼符除黄金铸外,尚有银、铜铸者。它是根据任务大小,需用兵员多少,而用不同材质的调兵符。目前辽宁省博物馆展有一对“天云军详稳”铜鱼符,一位内蒙朋友藏有一半文字不识银鱼符,金鱼符尚未见实物。

前文谈到鱼符使用方法时,曾提到一位使者,“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将,使者执右半,太小、长短、字号合同,然后发兵。”据我妄测,这位上级使者在去天云军驻地时,也一定携带“天云军虎头牌”,以便通过各哨位。在没见到主帅前,相信他绝不会把调兵符出示给任何人。虎头牌的重要作用这里可见一斑。

“天云军虎头牌”虽然瞅着不起眼,但它鉴证了辽代兵制的管理、调动情况,印证了天云军的存在,其珍贵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不容忽视。特别赏月斋泉友的鎏金虎头牌和内蒙泉友藏的银虎头牌更是宝中之宝,希望收藏有此牌的朋友都能很好地珍视它,宝藏它!

附图:1、辽金泉藏契丹文虎头铜牌面

      2、辽金泉藏契丹文虎头铜牌背

      3、赏月斋鎏金契丹文虎头铜牌面

      4、罗振玉历代符牌图录拓图

      5、辽博展出的契丹文鱼符

泉痴山人2010-2-7于京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