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趣的胡书“大泉五十”考释

(2009-10-14 14:45:28)
标签:

大泉五十

契丹文

大丹

钱文

感悟生活

历史

人文/

文化

杂谈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有趣的胡书“大泉五十”考释有趣的胡书“大泉五十”考释有趣的胡书“大泉五十”考释有趣的胡书“大泉五十”考释

近日对契丹文字有较深造诣的泉友陈传江,对我已收藏多年的一枚契丹异文钱,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汉译“大泉五十”的结果,并指出该钱文字是神册五年契丹大字颁行前的早期契丹文(胡书)。

这枚“大泉五十”钱,直径34.36毫米,穿径6.06毫米,厚2.24毫米,重12.2。钱文书体为隶书,读序为上左右下。钱文为隶书之半增损笔画而成,并运用了汉字“六书”造字法通过巧妙的构思,把钱文没计成了一幅动态十足飘逸流畅的美的画图,让观赏者意驰神往畄连忘返。钱背是典型的萨满教标志,上星下附月(太阳神崇拜),亦是契丹族的族徽。

“大泉五十”是契丹人最喜闻见的钱币品种之一。自契丹族东汉末年诞生以来,就先后仿铸了各式各样的形态各异的“大泉五十”钱,然而哪种仿铸的“大泉五十”钱,趣味性艺术性均不如这枚胡书“大泉五十”钱。

其穿上的“大”字,是把一横向下弯曲成半圆,把人一撇一捺化成两竖,成为一梳子形的胡书“大”字。穿左的“泉”字,是先把“泉”字大头朝下颠倒,使“白”化作“四”字,保持了早期契丹文“大括号内小括号”,类似“四”字的传统写法,但这里增加了化倒“水”字为四字上祖柱的形象,使穿左右二字获得视觉上的平衡。最有趣的是穿右的“五”字,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形与借谐音构成音形字。它首先以一个正在舞蹈的人形,你看他右臂上扬左臂叉腰,右腿后抬,左腿直立,舞姿优美,动作优雅,造成钱体画面的动感,同时舞蹈形体暗寓“舞”的谐音“五”是此字的读音。穿下的“十”字是增加笔画造字的范例,它在简单的十的横上加了一横,在一竖下装了一个大脚。使“十”变成一个上出头干钩“于”。如果不了解此字的造字过程,把它译为“十”字是很困难的。

从这枚胡书“大泉五十”钱的浅释过程,可以体验到在整理规范“胡书”基础上颁行的契丹大字研究的难度,如果不了解不承认“胡书”及其多种造字方法的存在,就不会得到开解契丹大字之门的钥匙,就不会使契丹大字的研究深入下去。

这枚契丹文(胡书)“大泉五十”钱,应是契丹人制造的艺术品,是玩赏钱,不是行用钱。它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异化变形的文字,展示了契丹人的聪颖智慧和审美追求,以实物证明契丹民族在其早期文明程度已高度发展。

此钱的铸造时间大约在太祖年间(907-915年),因其背图与“大丹万年”的背图一模一样。“大丹”(头上长角“丹”是“胡书”“丹”)是“大契丹”的简称,而“大契丹”是辽太祖907年建国时的国号,它说明此钱必定铸于太祖元年至九年期间,最可能的铸造时间是907年至912年之间的五年里。因为913年“诸弟之乱”爆发,契丹人不会再有创造艺术品的闲情逸志。三年动乱之后,又忙于恢复建设,百废待兴,也不会把精神头花在玩赏钱上。

这种胡书“大泉五十”钱当时铸量不会很多,因为它是供契丹贵族阶层的玩赏钱。经过“诸弟之乱”和千年战火的摧残,遗留在人世间的此种钱也一定很罕少。作为一种展示契丹文明的艺术品,能留到今天实难能可贵。

泉痴山人2009-10-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