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 |
读钱杂记(续三)当今泉坛已没有了大师,称得上古钱币专家的已经没有几个人。除了官方任命的几位国家钱币鉴定组成员以外,全国各地已看不到多少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深度,思想活跃目光敏锐的古钱币专家。较著名的还活跃在泉坛上还称得起古钱币专家称号的,也就剩下杨鲁安(内蒙辽钱专家)孙仲汇(上海,宋钱专家)董大勇(西安,先秦汉钱专家)三位。其他能在泉学上有新开拓新成果的,实实在在地说没有一个可达到专家标准。至于年轻一代的新人中,眼下还看不到有成熟的。有的大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尚待厚积薄发。泉坛产生后继乏人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浮躁贪欲。当前钱币收藏已被当成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拍卖公司、钱币市场、宣传媒体、各收藏、钱币网站,无不竭力煽风点火,为拉动各种钱币价位而呼风唤雨。在这强劲的金钱魔法飓风的鼓动下,钱币专家学者的讲台被吹走,研究者的书桌被掀翻,收藏者被吹落到钱眼里。没有人肯再认真读钱,没有人肯在青灯下潜心探究古钱本身透漏的信息。放眼望去,拍卖公司里晃动的是所谓钱币专家匆忙身影,电视屏幕、舞台上、剪彩仪式上每日出头露面的也是这些钱币专家学者,各种讲坛、网站讲座评点更是少不了这些钱币专家学者。人们不禁纳闷,每日这么忙的专家学者,怎么有时间做学问?泉学都这么研究,会出什么成果?看看当今的泉学书刊,有几本能称得上有创见,能超越前人?一本《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卷》把泉界的脸丢到了茅坑里,不仅错误连连其水平竟倒退至刚入门的小学生等级。堂堂的泉界顶级刊物《中国钱币》,邮局、书店竟见不到它的芳容,日见萎缩的发行量诉说着它贵族化的悲哀。其它几种和钱币有关的收藏类杂志,除登些珍罕钱币鉴赏、介绍文章外,很难见到有独特见地的钱币研究文章。一切都在浮躁中起伏,一切都围绕着贪欲转。泉坛成了“钱谈”,钱币专家成了研究如何利用钱币挣钱的专家。这是泉界的进步,还是泉界的悲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前一篇:读钱杂记(续二)
后一篇:助国、牡国钱铸主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