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亮:面对着写作面对着什么

(2012-03-21 15:58:27)
标签:

白话诗

汉诗

汉语

华语

经典

口语

诗歌

诗经

诗人

文化

文学

现代诗

现代诗歌

分类: 中外文学哲学精品资料
面对着写作面对着什么
  ——元写作诗学漫笔

  胡亮
  
  1.与语言

  1.1.每个诗人都面对着一座语言的遗址。

  1.2.当然还有参天大树:我们要如此晓得,在李白,或莎士比亚的果实里都饱含着奶白色的浆液:他们安然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痛饮。

  1.3.你就是那个幸福的倒霉蛋吗?很快就已经醉个半死;当然,如果醒来,你已经被另外的浓荫笼罩。当你的脸庞淡去了酡红,就还原为一种可怕的豆芽白。

  1.4.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白,或莎士比亚,恰是语言的暴君。他们的剑谱已经失传,留下的只是辽阔而坚固的旧山河。

  1.5.应该警惕每一个既有的隐喻:这些隐喻的水底往往盘踞着轻蔑之蝮。

  1.6.在十面埋伏中也要勇于拔出匕首,现在轮到你的义举:你必须投身于一场,不,一场又一场的肉搏,直逼词的连环寨。

  1.7.每一个词,及其色调、气味和韧性,不是现成而是无数可能;每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距离、关系和友谊,不是现成而是无数可能:它们都在等待属于自己的艳遇。

  1.8.当你终于挑中那个词,就要置之于狼荒之地,用心血滋养,使之生发出绝然异样的枝叶。

  1.9.这样,我们已经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得用语言谋害语言,还得用语言疗救语言。

  1.10.毋忘每时每刻参加语言的葳蕤。

  1.11.想象力之必要:要敢于像疯帽子那样发问:乌鸦为什么像写字台?

  2.与生命

  2.1.难道不是如此?生命乃是写作之源。

  2.2.宝石并非出自极地冰山,它们就深埋在咫尺之遥的后花园:不只是皮肤、心脏、肺、肝、胃,以及随时随地的落屑、结石和炎症,更重要的是生命的创口:道就在里边流涌。

  2.3.写作不过是对生命的谛听和逼视。

  2.4.或者说:写作是一种接。

  2.5.并没有任何伟大可言,越往后你越容易发现:生命最终将低于一只蜉蝣,低于一株铁链草,低于杂沓的蹄印,低于蹄印旁那朵无心的粪便,低于伤痕累累的沉默的大地。

  2.6.随便一阵乱箭,就可以射住你的阵脚。

  2.7.这世界最终让你心如死灰:这是写作的理由,还是不写作的理由?

  2.8.为了生命的尊严,写作,然而反而将给前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我们第二次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

  2.9.写作并不能扳转任何一只车轮,也不能刺杀任何一粒子弹。

  2.10.对世界的质问常常归结于对自我的质问,这样,你那划出去的锋芒必须收回,而世界仍将一意孤行。

  2.11.生命的嶙峋感由此转化为文本的嶙峋感。
  
  3.与时间

  3.1.这恐怕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时间的面孔有三张呢,还是只有一张?

  3.2.对于你来说,过去与将来皆如虚妄,你只能不断来到这绿油油、滑腻腻的现在。

  3.3.重重语境已然将你五花大绑。

  3.4.这现在时态,这现在进行时态,笼罩着一切明晦,过去时态的写作与将来时态的写作由此成为不可能。

  3.5.然而写作原本就是不可能之可能:你必须一点一点剔除现在时态的遮蔽。

  3.6.时间的他律必须让位于写作的自律。

  3.7.这句话必须说得更加明白:你得让过去活过来,还得让将来提前去死。

  3.8.当你无望地株守着今日之囹圄,仍然要将手中的钥匙分别送交昨日之锁与明日之锁:这是我们第三次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

  3.9.有一道铁丝网不可穿越,有一套金缕衣不可拒绝:这里还得谈谈死亡,——舍此而外,又有何公平可言。

  3.10.从死亡的方向回头看,万事万物就会原形毕露。

  3.11.死亡之眼乃是永恒之眼。

  4.与自然

  4.1.自然不仅是取譬之所。

  4.2.伤春与悲秋的人如此傲慢:春花秋月不过是抒情的借物。

  4.3.至于后工业时代的傲慢,怎么说呢,眼看只剩下了快,这是一场吹气球的比赛:不是看谁先吹大,而是看谁先吹炸。

  4.4.所有秘密都已经被洗掠一空:那个翻遍帕米尔高原的妄人,最后也没能觅得哪怕一小块翡翠的芳踪。

  4.5.我们已经与河流、土壤和空气反目成仇。

  4.6.人弃万物以自弃。

  4.7.这里便需要重复前面隐约说过的一个意思:生命必须回到自然的课堂。

  4.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头无意于内心之玉;这一株海棠从不为了另一株;攀援的凌霄花不必感激橡树;蜜蜂用尾刺就得丧命;狐狸不愿意藏起尾巴;花斑豹不知道树叶盖住了一个洞;死去的大象缓慢地腐烂;蚂蚁在象牙和鼬鼠牙之间忙碌:它们不愿意细细分辨,更无暇顾及那散落一地的金银。

  4.9.得对每一种植物和动物心怀歉意。

  4.10.得做贼心虚。

  4.11.唉,你是一个无罪者吗?你得代表有罪者去忏悔:这是我们第四次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

  5.与政治

  5.1.这个庞然大物,是材料,也是环境。

  5.2.你不吃羊肉,也得惹上一身羊膻味:由此可见纯艺术之不可能。

  5.3.所以这里更多地讨论政治作为环境。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明的环境,还是严峻的环境呢?这几乎不容我们选择。

  5.4.可以选择的是:做一个委屈的承恩者,或是一个幸运的受虐者。

  5.5.伟大者的自由,恰恰在于能够主动戴上一顶不自由。

  5.6.只能这样,表达那不可表达的:这是我们第五次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

  5.7.为了谁?为了谁,谁就辱没你。

  5.8.是的,陪伴你的,是一柄断戟,一块断碑,而不是玫瑰和柔荑之手。

  5.9.更要命的是,你可能会失去纸和笔。

  5.10.因此,写作很难成功;倘非如此,也是舍身饲虎的成功。

  5.11.更多的时候,写作甚至已经沦为一只狈,它紧攥着那随风飞扬的狼鬃:对此我哪里还愿意多说话。
  
  6.与传统

  6.1.传统是先在的:语言即传统。

  6.2.语言既具有能指的强迫性,又具有所指的强迫性。所谓所指的强迫性,或者可以直接称之为文化。

  6.3.零度之上化为水,零度之下结为冰,时间上下其手:被反复挑选出来的文化就凝成了硬邦邦的传统。

  6.4.对待传统,我们还能有别的态度吗?什么都可以反对:除了你自己的皮肤。迈克尔·杰克逊的黑人之籁敲打着他新换上的每寸白皮肤,据说有一次,他的鼻子险些抖落出来。

  6.5.这几乎是永恒的事业:你用敌酋之首祭起大旗,击败或受降一次又一次的来犯,却在卧榻之上辗转失眠,苦苦等待从东京传来好消息。

  6.6.传统永远在怒放,你得成为最外围的那一圈花瓣,带着自己的香精与毒素。

  6.7.反对即加入:这是我们第六次面临写作的千古两难。

  6.8.或者还可以反过来表述:在先锋主义的假面舞会上,当灯火阑珊,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闪现出传统的素颜。

  6.9.列车离去,转过山脚:你目送着那一节慢慢消失的尾厢,其实,那就是你自己。

  6.10.让我们赞美传统的空挂钩。

  6.11.当传统全面式微,异域传统的袭入如同水银之泻地。可是,最终这是谁的胜利呢?
  
  2011年 4月29日定稿

 

 

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沈浩波的诗歌35首    伊沙的诗歌23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盛兴的诗歌29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朵渔的诗歌32首

 

魏风华的诗歌21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于小韦的诗歌20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轩辕轼轲的诗歌30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冷面狗屎的诗歌43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水晶珠琏的诗歌23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魔头贝贝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白连春的诗歌28首     李元胜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吕德安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梁晓明的诗歌17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南的诗歌28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刘川的诗歌36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格式的诗歌33首       马力的诗歌18首       陈小三的诗歌33首

 

柏桦的诗歌14首 胡亮:面对着写作面对着什么    朱朱的诗歌14首  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王夫刚的诗歌30首 世界上最美的铁路(图)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路也的诗歌34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卢卫平的诗歌38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朱剑的诗歌33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我的代表作品:

 

《平民诗话》(1—5章)                  2011:《爱的力量》  

 

2010:《送孟浩然之长安》                  2009:《今天的天气真好》     

 

2008:《无言的结局》                        2007:《我常年睡在一个梦里》        

 

2006:《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致妻》  2005:《要杀就杀农民》                

 

2004:《你他妈飞得也太高了吧》           2003:《头发为什么要打摩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