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清华:回眸2011年中国诗歌印象

(2012-02-03 22:39:39)
标签:

白话诗

给力

汉诗

汉语

华语

经典

口语

诗歌

诗经

诗人

现代诗

现代诗歌

文学

分类: 文化·新闻
回眸:2011年中国诗歌印象 

张清华




2011年诗歌印象:过剩与匮乏
张清华

 
  就在人们刚刚还在为“新世纪”的到来而亢奋和惊悸的时候,第一个十年已是流星一样一闪而去了。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新世纪”确乎已经不再“新”了,狂欢与喧哗的节日情绪渐趋沉落,网络带给人们的新鲜感也已不再那么强烈。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诗歌的景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它正回到一种“常态”。其标志是,标志性的事件和噱头不见了,作为“行为艺术”的诗歌不见了,张牙舞爪的或裸露癖式的诗歌不见了,亢奋的、狂躁和尖锐的情绪与语言也不见了。
  这当然不全是好事。对于正准备书写“诗歌史”,将历史“知识化”的学者和批评家们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所喜欢的符号性的载体正在减少,他们必须额外花时间,去从近乎无限的“文本现实”中去提炼所需要的知识,而不再是通过对“标志性事件”的命名与叙述,或通过某种背景氛围的渲染和烘托,而把历史轻易地拎出。甚至他们的诗歌阅读的背景与氛围,也发生了令人难以捉摸的变化。眼下我的处境也是这样,我所指望出现的可以成为“历史的痕迹”的极端化和标志性的作品并未出现,而满眼映入的是不忍错过和删除的“好诗”。
  这也正是问题的所在,是我阅读的喜悦中伴随着失落的原因。因为职业性的病症总是使我在“好的诗歌”和“具有意义的诗歌”之间倾向于后者,并逼迫我想象它与“时代”之间的某种隐秘的回应关系,并且最终可能会扭曲我的感受力。
  假如一定要找一首“重要的诗歌”的话,王久辛的《安魂阿拉伯海》也许是值得一提的。它从拉登这一特殊人物身上延伸出来的关于信仰和生命、强权与恐怖、邪恶与正义的纠结混合的思考,给人以多重和深远的启示。
  “小诗”在这一年中似乎出现了繁盛的局面,我不知道此种感觉是否准确,但我个人确读到了比以往要多得多的小诗。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对于什么是“小诗”进行过权威界定,但笔者斗胆以为,十行以内或许应该是一个合适的长度。在“写小诗令人发愁”(借用朵渔的诗句)的时代,推崇言之有物、能够以最少的笔墨触及读者的心弦、甚至时代的神经的作品,当然是有充分理由的。
  顺便说一句,我似乎突然意识到了“70后”、乃至更年轻一代诗人日益成长和显著的成熟迹象。除了朵渔,我还要向读者推荐这几位:孙磊、轩辕轼轲、晓川、丁成、王东东,在我看来,他们的语言表现出了日渐坚实和准确的力量,所展现的经验和思想也比过去显得更加深刻和清晰。即便是管党生这类有争议的作者,其诗歌也是有敏感的及物性的,值得玩味。还有一些似乎是“新人”,然而我并不了解他们具体的年龄,他们是西原、碎岁、艾傈木诺、吉狄兆林、阿克鸠射等,这些作者的作品和他们的名字一样给人以新鲜与陌生的冲击;另外,一些女诗人的作品也值得推荐,如谭畅、舒羽、夏花、金铃子等,夸赞她们作品的深邃、睿智和大气也许会有人反对,但至少我以为,她们的诗中并无通常易见的“小女人气”,同时也不止是以感性和“优雅的抒情”见长,而是以饱满充盈的精神性和冲击力为标记的。
  还须特别提到的是一些成名已久的诗人,他们同样令人喜悦地拿出了优秀的作品:李亚伟、陈东东、胡冬、潞潞、大解、雪松、长征、陈超、耿占春、哑石、发星、徐江……他们要么写出了依然才华逼人的作品,要么写出了练达老到而令人服膺的作品。特别要提到的一位是胡冬——假如我没有搞错的话,他应该就是“第三代”群落中“乘一艘慢船去巴黎”的那一位了,如今他手执个性独具的诗句再度归来,依然光彩四射。我同时还要表达对于身兼批评家角色的陈超的祝贺和敬意,他在近年写出了一批凝思从容、让人怦然心动的作品,并且其中还不乏“以诗论诗”的“元诗”作品,展示了诗歌写作的“可开放性”的质地,令人玩味不已。
  “列名单”当然不是一个好办法,历来“列名单的批评家”可谓备受讥讽,但没办法,我这里无法不列出他们令人艳羡和钦敬的名字——虽然列得越多也就越是不全,有更多的诗人被遗漏在名单之外。
  岁末我才经友人提示,读到臧棣的《北岛,我不是批评你》的长篇访谈。本来不打算在这里谈及,但因为这一年度中“事件”的缺乏,便只好列在这里。也许感兴趣的读者朋友都值得去看一看,不是要从中读出对错,而是要引发一些关于当代诗歌历史流脉、关于其存在场域与文化环境、关于诗人当下的写作身份等等问题的思索。如果非要表个态,那么我要为臧棣一反常态幽默洒脱的文风、也为北岛淡定处之不作回应的风范鼓掌——为他们在如今一团和气得有些庸俗的诗界掀起了一点敢说话、说难听话的批评之风而喝声彩。不管臧棣的批评是否适度,我认为倒是有可能引发人们对于当代诗歌历史的重新思考,引发国内外重新认知国内诗歌状况与作品成就,并且最终改变以往的谱系与定见,这就不是小事情了。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一代诗人为中国当代诗歌所提供的思想与美感经验,基本上已经“固化”为历史了,而“活在当下”的是更为丰富和新鲜的东西,因此北岛如果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讲话,自然是一回事,但假如他还以自己的写作和文本为准则来发言的话,便会显得很有些落伍了。
  去年夏天,我为《文艺报》写了一篇题为《多种声音的奇怪混合》的文章,来试图笼统地描述一下近十年来诗歌的状况,显然这是不得已的耍滑。但如果非要通过某个“整体性的修辞”来指称这些年的诗歌状况的话,我仍然会坚持这个比喻。在今天,假如一个选本有什么意义的话,我想它最终就是隐喻或者模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混合”,假如读者从中读到了类似的感觉,那么也就意味着它的意义得到了确认。
  需要另外用“名单”提到的是新添的数种诗歌读本,它们是潘洗尘主编的《读诗》、泉子主编的《诗建设》、普冬主编的《新诗》、罗振亚主持的《天津诗人》等。这些读本多是以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形式问世的,它们与原先大量存在的民间刊物如《女子诗报》《诗参考》《葵》《独立》《太阳诗报》《活塞》《灵魂小组》等一起形成了看似“非主流”、实则已然成为主流的诗歌景观。不过,鉴于如今公开刊物和民间刊物之间界限的模糊,诗歌界早已不存在任何二元对立的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民间刊物的意义也同样被缩减了。这意味着,当代诗歌的传播媒介正在一种奇异的混合中,完成重新洗牌的过程。

                     (《文艺报》2012年1月13日)
 

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沈浩波的诗歌35首    伊沙的诗歌23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莫小邪的诗歌14首

 

盛兴的诗歌29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朵渔的诗歌32首

 

魏风华的诗歌21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于小韦的诗歌20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轩辕轼轲的诗歌30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冷面狗屎的诗歌43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水晶珠琏的诗歌23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魔头贝贝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白连春的诗歌28首     李元胜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吕德安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梁晓明的诗歌17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南的诗歌28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刘川的诗歌36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格式的诗歌33首       马力的诗歌18首       陈小三的诗歌33首

 

柏桦的诗歌14首 张清华:回眸2011年中国诗歌印象    朱朱的诗歌14首  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王夫刚的诗歌30首 世界上最美的铁路(图)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路也的诗歌34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卢卫平的诗歌38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朱剑的诗歌33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我的代表作品:

 

《平民诗话》(1—5章)                  2011:《爱的力量》  

 

2010:《送孟浩然之长安》                  2009:《今天的天气真好》     

 

2008:《无言的结局》                        2007:《我常年睡在一个梦里》        

 

2006:《诗经●郑风●女曰鸡鸣●致妻》  2005:《要杀就杀农民》                

 

2004:《你他妈飞得也太高了吧》           2003:《头发为什么要打摩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