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小妮:每个人都可以有诗意

(2011-12-26 00:48:02)
标签:

白话诗

汉诗

汉语

华语

经典

口水

口语

诗歌

诗经

诗人

文学

现代诗

现代诗歌

分类: 中外文学哲学精品资料
1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

刚收到的大二学生作业中,有一个同学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

是啊,假如那位常驻于我们的“ 诗人”能经常溜出来,也许我们的言行和内心里美妙会增多,暴戾会减少。对于一个曾经上千年以诗书传家为本的族群,诗歌曾经被赋予了类似宗教的位置。虽然现在它离实际的生活渐渐远了,却还潜在着,虽然它的“应用性”几乎丧尽,但也因而可能更紧密地连接每一个生命,得以自然绵长的延续。

诗意可以停留在每个人那儿,我的一个学生把“相信未来”当成一句励志的口号。他每天大清早都跑到大草地中间大声背诵十遍《相信未来》。这时候,《相信未来》已经不再属于郭路生,变成了一个必须日日从诗句中获得激励的大学生。

那种一闪而过的思维灵动,其实和学问资历都无关。看看陕西乡村的妇女们蒸出来的花馒头,从那五彩缤纷和奇异的造型里,人人都能感受到超越了馒头的美,我想,这时候的诗意正在被那位心灵手巧的妇女表达着,她和我们都会忘了馒头是食物,我们都会舍不得去吃它。做花馒头的妇女不一定识字,更不一定会押韵修辞这些书本上的套路,她只要跟着她的心走。所以诗意不是写出来的,是存于我们自身的。

很多时候看见花馒头的美,已经很好了,用不用诗的方式来表达其实不重要。

很多人以为诗是高高在上的,是文化的。我们试试换个角度,不带任何前提,只说说能让人心里怦然一动的感受,我相信这才是原初和最本质的诗意。

  2

  关于“朗诵”和“演诵”的故事

  曾经,我们大学里的作业,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诗歌记忆”。有位叫何超同学写到:刚上初中时,他所在的农村学校要办一次诗歌朗诵比赛,他很兴奋,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动。他从小学三年级课本中选了一首诗:革命烈士诗抄中叶挺的《囚歌》,连着几天背诵,比赛前夜还在洗澡的小房子里大声练习。轮到他正式朗诵了,激动紧张,走到台前说:“我要为大家演诵的诗歌是《囚歌》”,在他短促的经历里,从没朗诵过,所以把“朗诵”错说成了“演诵”。没想到当时他的老师喝住了他说:“你连朗诵都说错了,别念了,下去吧。”就因为读错了一个字,这个孩子退回座位,他被剥夺了读出《囚歌》的机会。后来这场诗歌比赛进入全校的决赛阶段,他们班的一个同学上台,给全校学生老师朗诵的也是《囚歌》,还获得名次。很多年过去了,大学生何超在作业中说:始终觉得那首《囚歌》是自己的,是被那个进入决赛又获了奖的学生给“偷”了。何超作业的结尾,工工整整地全文抄写了一遍《囚歌》,还斜飘着画出一团云朵的框,框里写着:

  “谢谢老师,重新开启了我对现代诗歌的那份最初的原始激情,今夜我开始读诗,以我自己的方式,以最原始的萌动。”

  过去我从没想到,一个孩子受伤,伤口是这样至深和难以愈合。

  这事发生在去年,何超已经大四了,一定得给他一个读诗的机会,几个月后他将离开校园,今后怕再不能朗诵诗歌了。期末的最后一课是请大家读诗,我请何超上台来给大家读《囚歌》。他先郑重地对大家讲了他和《囚歌》的故事,然后说:让我先用当年一个初中生的高亢的“官腔”给大家读一遍,这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尽量模仿宣传机器的声音。然后我要再重读一遍,用我现在一个成年的声音和理解,读一次我家乡方言版的《囚歌》。

  何超是安徽宣城人。我第一次听人用这种方言读这首老诗,轻快急促而细密。

  常常,作为教师和家长可能完全没意识到一个孩子的感受,似乎他们没有自尊,没有内心,而忽视遗留在他们身上的阴影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事情如此重要,轻慢不得,随意不得。

  珍爱每一个孩子,就是珍爱诗,珍爱理想和未来。

  3

  遇到一个热爱诗歌的老师

  能遇到一个曾经或始终喜爱着诗歌的老师,是他的学生和这位老师双方的福分。很可能双方都还没有意识,但是那潜行着的某种东西按照它自己的流动蔓延行走。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曾经有一次,我们的诗歌课下课铃响后,一个学生过来说,他中学有位老师很喜欢诗歌,经常请学生读诗歌,也给他们讲诗,还曾鼓励学生们站到书桌上大声把诗歌朗读出来。我说:那不是《死亡诗社》吗?他说,可能跟那电影有关。

  这位同学叫徐飞,过了几天,又是下课铃响后,他又过来跟我说,他中学老师的丈夫也很喜欢诗歌。哦,我想原来那是位女老师。徐飞说:中学时候,我们学生的教室在三楼,我们老师的家就住四楼,经常能听到老师和她的丈夫在家里大声朗诵诗歌,他们一读,我们就静静地听。

  在大学里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都是从那些我素不相识的中小学老师身边走出来的,再贫困的环境,再僵硬刻板的教学,都没扼杀得了这些老师对诗歌的喜爱,他们把这份喜爱传达给了学生,现在这些通了灵气的学生走到了我面前,听课的时候眼睛闪着光,我真很感激这些不相识的老师。

  我请徐飞把他读书的学校和这位老师的名字写在我的本子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元通中学 吕淑英。

  可能这位老师并没想到那么远,她只是由衷地不掩饰地跟孩子们表达自己所爱,但这种不来自外在压力和指令的喜爱才是人的真喜爱,才不用任何灌输,最自然地被他身边的孩子们接受和铭记。这才叫耳濡目染,润物无声,这才是传承我们这悠久汉字和语言的好办法。

  谁离诗最近?

  可能有人会说,当然诗人离诗歌最近,我想这是误解,这是文化优势论调的作怪。

  近来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个大四的学生,她有个观点可能高于很多撰写文学史的教授,她的大意是说:未来诗人将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诗,因为诗是关于人心的。

  学究们钻研所谓学术攻陷什么科研题目,被一个大学生一言以蔽之。我赞同这位大学生的说法。今天已经不是科举考试的时代,再不用死记苦练诗书经纶获得进取的途径,那么,诗歌就应当回归它自然的存在,而不再是故作姿态的学问和技术,不再用承载本来不是该它承载的东西。它的所有沉重都应该是人内心的重量,而非外在的附加。

  如果把这个作为前提,离诗歌最近的当然就是孩子,或者那些有孩子般心态的那些纯真的常有“傻气”的人。

  有个朋友的女儿现在长大了,已经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了,没听说她写诗。就是这女孩在小时候,在夜间的月影下和她妈妈一起走路,走着走着停下了,拒绝再走,她发现她每走一步都是踩着自己的影子,那自己的影子一定会疼,所以说什么她也不走了。今天的大人,包括大诗人们恐怕都难有这样的“幼稚天真”的想法,我们只顾大步流星地奔忙,踩到什么根本不顾,赶路很重要很急迫,恰恰这些时候,我们身边溜过的诗意太多了,我们完全不顾及,我们有目的而失去了感觉,而孩子们身上还有。

  每个学龄前的儿童都是诗人,天生的,闪烁灵动的,出其不意的,没被格式化了的,坏了他们身体里最原初诗意的恰恰是长大,是老师,是教科书,是过多的成人附加的成分。

  常看到中学生大学生有小本子,专门记录好词好句,成语和排比句,总之就是“陈词滥调”,他们当宝贝,存在身边以备应用。其实,所有的好词好句一经过使用和流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被僵化掉,被凝固成为了死语言,再照搬使用,就是再次僵化凝固一次而已。这种经久不衰的习惯,可能应付考试有用,华丽虚幻,远离人的真感受,破坏着原始的纯洁干净灵动的诗意的存在,它的直接恶果就是使得现在的学生们一听说诗意就认为是“肉麻”。

  4

  适合诗的环境状态

  自然,自由,随意,松弛。

  这四个词写下来容易,做到很难。现在大学生们都是成人了,一上前台都怵得很,颤颤地,带动台上的麦克都随着抖动。因为他们之前的20年里,很少上台说话,没人给他这机会,讲台只属于滔滔不绝,似乎永远正确的老师,他们就是唯唯诺诺的听众,被呵斥的,背书考试的。有的大学生站到前台自告奋勇要读一首诗歌,但是面对那么多人会捂着嘴,发不出声音来。其实,他们的心里清楚什么是好和坏,真和假,如果说真话的机会少得可怜,诗意哪里还在?

  曾经在课上讲到“诗意”,过去总是我讲,他们是听者。后来有一次,我准备用一节课的时间听听他们怎么说,题目是“你心中的诗意是什么”。其实,我早先入为主,甚至准备了适当时候纠正偏差想“扭转乾坤”的。因为过去在课上讨论过“诗意”,感觉新一代人所理解的诗意就是“消失了的”,“古典诗歌中才有的”,或者,诗意就是“特没劲特装”,“酸溜溜的文艺腔”,“虚假做作”,一提诗意,或排斥或不屑或轻蔑。

  是自愿发言,可以在座位上说,可以坐在座位上说,也可以上讲台,第一个同学选择上台前来,后面的跟着都上台了。渐渐地,讲台前的同学还在讲着,将要轮到的下一个已经坐不住,脸在发红,身子攒动,已经站起身来等待了,台上的发言还没结束,下一个已经离座直接奔上来了。

  有人说自己在天桥上看见个迎风吹笛子的,觉得那画面很有诗意,再向前走几步,发现演奏者身后立着小广告牌子写着“教人吹笛子”,诗意一下子全没了。

  有人说诗意就是一个人观察到了别人观察不到的。

  诗意是人心或自然中的美。

  诗意就是心里暖一下,亮一下。

  什么都可以带有诗意,有人穿一双拖鞋站在这儿是诗意,老师穿着白衬衫坐在那儿也是诗意。

  那天,我当了个很好的听客,他们把我覆盖了,是这些不满20岁的孩子们创造了这温暖的一次课,是他们的踊跃把本来的两节课拖到了第三节,如果不延时,就会有人没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我不全同意他们的说法,但是,我更看重的是眼前这些小动物身上鼓动起来的纯情和天真的能量。

  本来,类似的讨论应该是由小学甚至幼儿园完成的,我们的教育把它拖延滞后,使他们到大学才补上了这一课。

  下面是学生写的两条微博:

  1.我觉得我就是被这种教育搞得分裂了,每次我写的都不是我想的,但是我能在写和想之间区分……真不知道我小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功利的想法的,唉,所以现在枯竭了。

  2.我从小到大,写作都特别差。我真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和天赋,可后来我写微博多了,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好像只要是应试的,或者老师出了限定的题目,就一句都憋不出来,还有那些没有感情的华丽排比罗列,真一句都写不出。反而自己有感而发的某些句子还能把自己“吓到”。

  有个同学叫周凤婷,一次课上考试,铃响后,她大叫一声:终于能写自己想写的了!

  只有藏在心里的才最靠近诗意,这本该谁都懂,但是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究竟诗歌有什么用呢?

  在当今这个应用的时代、实际的时代,人们总忍不住要问一件东西有什么用。比如读书有用,以前上千年,读书做官,当然很有用。现在,读书不能直达晋升通道,立刻就被质疑了。过去,作为科举考试的重头要习练诗歌,到了今天,所有的老师都拎着学生的耳朵说:考试不能写诗啊,写诗就是脑子坏了。

  必须明确断然地告诉人们,从功利的角度说,诗在今天一无所用。我的一个学生曾经说:写诗是个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我们一生都要找“讨好的事情”去做吗?

  一无所用,对于诗歌是最大的好事,最大的解放。幸亏高考不许写诗歌,不然,诗歌就真的没救了。幸亏。

  一件东西完全无用,而人们又发现它并不会因此而离开,它时刻萦绕,人要借助它来释怀和自言自语,这时候它才正变成了好东西和真东西。

  告诉一个小孩子说诗歌没有用,比告诉他这个东西很有用,反而重要多了。热爱是人本能去做它的前提,不然诗歌早就消亡了。

  当然,人们难以克服对有用的期待和依恋。曾经我跟学生说到,他们的一个学姐在考研时候被问到什么是诗意,她忽然想到在我们这里读到过一首雷平阳的诗《亲人》中的一句:“我的爱像针尖上的蜂蜜”,她赶紧猛讲了一阵她的感受。听到我说这个句子,下面很多人都拿起笔在写,可能觉得这个实例说不准未来会有用吧。

  5

  孩子的诗歌最怕功利性

  这个问题和上一个问题相关联,但是感觉它应该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被强调。成人身上的功利性越晚传给孩子越好,不然,我们将看不到诗歌了,我们已经消灭掉了这世上的很多物种和我们人间很多的精神留存,再没有诗歌,就彻底无望了。

  比赛啊,评奖啊,名次和荣誉,这些带“破坏力”的东西越晚被孩子认识越好。诗歌该自然日常地存在发生,而不是过早地披红挂绿变成获取点什么的途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随口说出诗意的句子,会自愿地接触诗歌,他们干净的心会受到真正的滋润,而那深奥的更专业的诗,由他们长大后自行选择离开或完成。

  最后,用三首诗歌来结尾。第一首是个叫胡若羽的小姑娘在四岁时候说的,被她妈妈诗人蓝蓝记录下来的。另一个是集诗人、插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于一身的美国人谢尔·希尔弗斯坦(Sheldon Alan Silverstein,)的《孩子和老人》。最后一首是顾城25岁时候写的一首短诗——

  1.胡若羽的诗

  妈妈把灯拉灭了。

  我去哪儿了?

  我找不到我了,我不见了,呜呜!

  妈妈把灯拉亮了,

  哈哈,我又回来了!

  2.孩子和老人

  孩子说:“有时我会把勺子掉到地上。”

  老人说:“我也一样。”

  孩子悄悄地说:“我尿裤子。”

  老人笑了:“我也是。”

  孩子又说:“我总是哭鼻子。”

  老人点点头:“我也如此。”

  “最糟糕的是,”孩子说,

  “大人们对我从不注意。”

  这时他感觉到那手又皱又暖。

  老人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3.初夏

  我脱去草帽

  脱去习惯的外鞘

  变成一个

  绿色的知了

  是的,我要叫了。


作者:王小妮  编辑:NS  来源:南方日报

 

 

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盛兴的诗歌29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 巫女琴丝的诗歌31首朵渔的诗歌32首

 

魏风华的诗歌21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于小韦的诗歌20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杨邪的诗歌25首 

 

轩辕轼轲的诗歌30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冷面狗屎的诗歌43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巴音博罗的诗歌18首

 

水晶珠琏的诗歌23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 吉木狼格的诗歌24首魔头贝贝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白连春的诗歌28首     李元胜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吕德安的诗歌26首 公告,代表作,现代诗歌百家欣赏

 

梁晓明的诗歌17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南的诗歌28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李红旗的诗歌26首

 

刘川的诗歌36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宋晓贤的诗歌21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侯马的诗歌16首

 

格式的诗歌33首       马力的诗歌18首       陈小三的诗歌33首

 

柏桦的诗歌14首 王小妮:每个人都可以有诗意    朱朱的诗歌14首  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王夫刚的诗歌30首 世界上最美的铁路(图)女孩全裸拍水果写真大片(组图)

 

路也的诗歌34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卢卫平的诗歌38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朱剑的诗歌33首 路也的诗歌34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