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2013-12-23 15:39:48)
标签:

张后笔记

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文化

分类: 中国诗歌笔记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笔记:暖冬里的诗意

——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金盏村所谓的后文人艺术馆(注意一下啊,这是以我名字命名滴。嘿嘿)。

苏非殊公布的地址有问题,又是蟹岛渡假村,又是长店西街,名称弄的不清不楚,根本就是两个地方,或者说跟后文人艺术馆所在地十三不靠。

我有点怀疑他故意弄得这般,让大家晕头转向的找不到北。这也是一门行为艺术。他擅长这个。

我先是乘地铁一号线倒十号线到了三元桥,按往常一样去798艺术区那么个走法,再换乘上401线公交去798那里倒车……

开始一切都挺顺的,不过快到大山子南路时,我突发奇想,我隔着公交车的窗子看到路边的641线站牌上写有金盏乡和蟹岛渡假村的地名,我便决定在七八间房那站下车,改乘641线公交,我在641线公交这个等啊,我足足等了快有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的样子,641线公交才慢吞吞来了,我乘上去,坐了能有七八站八九站,售票员好心的提醒我该下车了,这一站就是蟹岛渡假村。

我下了车,左也看不到有艺术馆的模样,右也看不到艺术的氛围。我一路朝前走,一边打听长店西街,竟又走了两站地,仍是没有找到苏非殊划的地图的地方。眼看着再往前走,就走到河北去了,我被逼无奈打了一个朋友的电话,我还担心拨错了,因为最近我的手机摔了几次,手机中的号码几乎串号了,刀的号码变成了刘不伟的号码,苏非殊的号码变成了刀。我也弄不清谁是谁的号码了。我索性照着上次刀的来电显示,拨了过去,还好,没有错,确实是刘不伟接的,他说的我找不到,我说的地方他也说不清楚,我问他在哪儿?他说他还在东直门,估计还有一个小时才能到后文人艺术馆这边。我让他打给苏非殊,让他再打给我,这样我和苏非殊就能通上电话,直接问他确切的路线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打来电话,但我没听出是苏非殊的声音,我也不知道是谁,他说了一堆地况啊,路线啊,我跟着他所说的查看左右地形地貌,又走了半个多小时,我走了一身的汗,也没有看到他所说的或符合他所说的地形地貌,我在快接近他说的那个小区转了三圈,当转第四圈时,我终于看到他说的那个路边有几台车的地方,我估计就是那里了,我走过去,果然是那里,那里有个东北菜馆,我隔着窗子看到一群人在里面喝酒,这时不识北迎出来,我意识到刚才的电话是他打来的。我坐在他的边上一个没人的地方,我问有人在这吗?他说没事,是苏非殊的座位,我说好,我就坐这里了,让苏非殊坐别的地方,谁让他的地址写得不清不楚,害得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里,话刚一说完,就听旁边有人笑,我回头一看,竟是苏非殊。

苏非殊改名字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开始改的,他将原来的名字苏非舒改成苏非殊,舒服的舒改成特殊性的殊。不知道什么意思。

改来改去,苏非殊还是原来的苏非殊,笑眯眯的苏非殊,一脸的羞怯的样子的苏非殊。已经有了一方诸侯的起色。

吃完饭,我和不识北走出去,不识北识路,他引领我去后文人艺术馆。就在东北菜馆的后面。一所大房子,一看就是很有艺术范儿的大房子,还有个空地,类似小四合院那种,里面的墙上挂着许多画家的画,有西画有中国画,也有一些书法,还挂了许多书,都是世中人收藏近三十年的民刊。其中他们、一行、今天等早期民刊比较夺人眼球。因此格外珍贵。

我的几本书也摆在一张大台子上,有《独自呢喃》有《张后访谈录》有《草尖上的蝴蝶》。

我找到一处空白的墙,准备将我的摄影《十个杨黎》贴在那里。

我问苏非殊谁有车子,我去798那边将我的摄影拉过来。苏非殊说,稍等一会儿,志华过来,他有车子。

我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他说的志华过来。我且着急着呢。再不去取,三点这里诗歌双年展就开幕了。好在这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张后你来了。我回头一看,竟是女诗人沈亦然,她开车从宋庄过来。她现在不写诗,改画画了,画油画。我随她看她画的画,我看到她画的画了,画的是乡下的景物,一所乡村的民居和两个在田里劳作的农人。画色调的很艳。抢眼。我觉得她画的还真不错,看出来宋庄这块地方,真熏陶人,任谁住那里,都会变成画家。

我和沈画家一说,她很愿意开车载我去798取我的“十个杨黎”。

她还带来了她的一个朋友。开车奔798的路上,聊了聊,她叫杨小秋,长长的披肩发,略微染成栗色,十分美丽,我以为她也是位画家什么的,谁知人家居然是律师。和文人画家根本不沾边。我笑,你比这些艺术家还有艺术范儿。

很快就到了798艺术区,将车子开进去,左拐右拐,找到亚洲画廊,水云烟笑逐颜开的出来,她吩咐前台一位小姐,将我的摄影作品,圈成一个桶状拿给我,我和沈亦然、杨小秋进画廊欣赏了片刻任戎的作品。看任戎正在接受书画频道的采访,没有打扰他,照了几张相片之后,就赶紧回后文人艺术馆了。

这时刘不伟也到了,带来几本书给我。有橡皮1橡皮2,还有他自己新出的诗集《拆那大不伟》。北京主义版的。

然后王晓波几个人帮我将“十个杨黎”用胶带贴在一面墙上,远处一看,杨黎各具特色的站在墙上冲我们搞起“行为”。

只是可惜,真正的杨黎并没有亲临现场,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他应该来的。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不识北正在往墙上订钉子,准备挂性13的小三角裤。说是性13的,谁知道是不是。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美女作家转型美女画家沈奕然(后面是她的作品)和美女律师杨小秋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艺术家任戎正在接受媒体采访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这个弹大提琴的哥们,写一手的好书法,可惜了,他写的绳头小楷,被他女人,就是这个相片中撕纸的女人,全部撕毁了,一个一边弹琴,一个一边撕纸,美其名曰行为艺术。我也没看出来艺术在哪里,他们要表达什么。我只是可惜了写得那么好的一卷经书,就这样撕毁了,我起先想要拿走一幅,却被那个带矿工帽的家伙发现了,硬要是要了回去。没有得逞。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我四处找寻后人艺术馆时,拍下的一张片子,天空中正有两条凤凰向前飞,好像在指引我的方向!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张后:暖冬里的诗意(第一届中国诗歌双年展)
▲冬天里的一把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