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诗人中国】三色堇访谈录2

(2009-02-15 21:06:48)
标签:

三色堇

诗歌

诗选刊

诗人

苏非舒

中国

文化

分类: 大爱无言

 

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

——张后访谈女诗人三色堇

 

8/

张后:你们的诗歌杂志卖的怎么样?最近一个时期,据说裸体诗人苏非舒一直在搞手写诗歌的销售活动,一张手写稿,一尺见方的,镶上镜框,能买150元,我觉得这个是应该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活动,因为诗歌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它也可以成为一种特别的艺术商品,当然诗歌也可以成为消费品,进行市场直销,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三色堇:诗歌艺术的纯粹性决定其商品化不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功利性中产生的艺术,不是没有艺术,而是难有境界。市场化直销诗歌的模式,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我感觉苏非舒诗歌市场化的前卫意识应该给予肯定。

 

9/

张后:我有时挺好奇,你在西安诗歌之外干嘛啊?你看你自己不做家物,儿子也大了,念大学去了,整日里吃饭尽跑饭店,不吃坏胃才怪,你业余时间一定蛮多的,如何打发啊?都有些什么爱好?什么朋友?

 

三色堇:哈哈,说来汗颜,怎么说呢,作为母亲,我几乎没有对儿子倾注过多少心血,儿子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从小就与部队的战士生活在一起,独立性很强,他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作为妻子,我不会做饭,不喜欢做家务,我的很多朋友都调侃说:三姐,如果让我们选择,你可以作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但绝不会选择你做妻子。看啊,我真有些悲哀呢。诗人,我感觉这个名字离我很远,我只是写了一些分行的文字,却得到很多朋友们的认可,我非常感激他们。我爱诗歌,是因为它可以抚慰我的心灵,我不知道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但我想,这是生活选择的结果吧,我只能尽力去爱,用心灵感受诗意的人生。我的生活用一些朋友的话说,挺小资,但也没有驻足南山看云卷云舒的那种悠然,我与老公常常事务缠身,难得有平生似白鸥的闲暇,有时居然没有足够宁静的时间进入自己的写作状态,吃饭跑饭店是一种无奈,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时间。我最大的爱好是诗歌,另外也喜欢听音乐、跳舞,我感觉后者与我内心的诗歌有一种意义与节奏上的吻合。

 

10/

张后:“写诗如同活着”这是张曙光提出来的,读你的诗歌,总感到被针扎的一样痛,有一种撕裂,可能我自己也有过这种痛感吧,读的就比较深入一些,可我表达不出来我的心里的那种痛,我只能表达我的无奈和沮丧,还有忧郁,我是个天生就是个忧郁的人,换句话来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呢?你是怎样写这些诗歌的,主要是凭灵感吗?还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你写诗快吗?多长时间写一首?有没有你比较偏心一点的诗人或诗歌?他们给你带来哪方面的影响?

 

三色堇:“写诗如同活着”,这种观点非常贴切。诗歌折射着我们的生活与灵魂。我的诗歌有自己的情绪烙印,前面南鸥先生所概括的“明亮的橘色中潜藏着一些蓝色的忧伤”个性风格,正说明了我乐观的心态之下掩映着无法痊愈的心痛、迷惘,说夸张点,这是一代城市女性的公众心理。我相信灵感,但我相信灵感与情感的关系,我认为灵感是情感的火花凤凰涅檠,我反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做法,写诗歌的速度问题挺有意思,其实有下笔如有神的大快朵颐,也有僧敲月下门的仿徨,不一而足吧。我对伟大的诗人一向怀有崇敬之心,对于诗歌文本而言,我偏爱的诗歌比较丰富。你所说的诗歌偏爱是指针对别人还是针对我本人?如果是别人我无法具体谈及某一首诗歌的什么影响,因为我注意涉猎的范围,注意博采广收地充实自己的内质,很多优秀的作品给予我的或许只是某一个点的触发。如果是针对我自己,我可以谈及具体一点的想法,我曾经在接受南鸥访谈时谈到我偏爱的诗歌有《我的索马里》、《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正如我在那篇访谈中所说的那样,《我的索马里》是一首全然打开时空的外向型写作,是对未来和远方的心理投射,我认为这首是关于想象和现实的分裂与变异的明净之诗。这首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郁葱老师所说的将诗写至透彻的境界。《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虽然是虚拟,却折射出我意欲逃离现实的真实内心,马知遥博士评论说:“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信心缺失,她几乎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一语中的。人生的迷幻有时充满灵与肉绞杀的血腥。这首诗写出了最真实的自我,她形象集中地地诠释了我心中的“蓝色忧伤”。《简介》也是我比较偏爱的旧作,这首诗歌后来发在《诗选刊》“好诗力荐”栏,我很喜欢其中慢节奏的抒情方式,这种状态使我温柔地触摸到故乡旧时光中隐现的花瓣与河流,并产生最为弥久的感动。

 

11/

张后:好,我们放松一下,提一个优雅的问题,诗人一般都比较喜欢旅行,你到过一些什么地方,有没有到了一地就想效仿古人来首题壁诗什么的?

 

三色堇:我的确喜欢旅游,几乎每年都出去多次,比如桂林、青岛、深圳、天津等。由于参加一些诗会,我到过的地方很多,但还真没有效仿古人来首题壁诗的想法。也许我写诗的目的不在于外显,有时只是写给自己的孤独之语。我虽有感慨,但大都是等平静之后再书写,也许这只是个人的习惯。题壁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艺术瑰宝,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题壁诗有多种类型。按照题写的质材分类,题壁诗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现代诗人尤其当代诗人,却少有此种雅趣,很多诗人从文物保护与环保的角度考虑,已自觉摒弃了这种即时雅兴的方式。我也不例外了!

 

12/

张后:你有自己的代表作吗?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在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在中国诗人中占一席之地?你从什么时间开始有意识的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你的诗歌观点?

 

三色堇:代表作不是自己定位的,别人喜欢的作品比较多,比如《我虚拟了生活的种种可能》、《简介》、《雕塑刀》、《叶落长安》等等,但自己没有多少满意的,总认为最好的一首留在了明天。我的诗歌创作基本是一种源于内心真实的自说自话。我的诗歌观是:“在诗性直觉的无意识中,呈示一种感受状态。真诚的写作,干净的表达。”评论家燎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我 “三色堇至此呈示了她在生存体认上的两个环节:其一是对生命和生存腹地阴影的惊悚,其二是在生命之于生存不得做出的妥协中,对于人的自我、自尊不肯退让的坚守。毫无疑问,这是诗歌赋予她的体认能力和心力。而她又将凭借什么对抗阴影、成全坚守呢?还是诗歌。她用诗歌为自己构建了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精神空间,而更具本质力量的活动都在这一空间中进行。” 

2009-2-7整理完成。

 

 

三色堇简介:

本名郑萍,山东人,现居西安。有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绿风》诗刊、《山花》、《芒种》、《文学港》、《诗潮》《扬子江》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辽河文学》、《扬子江》、《红豆》、《大风诗刊》、《解放军文艺》、《第三条道路》《2004年新诗代年度诗选》、等期刊,有诗集出版。现为《新诗代》责任编辑,《诗选刊》下半月刊编辑。

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1248167261

 

互联网转载张后访谈诗人中国,请务必署上:

访谈中国论坛:http://fangtanzhongguo.5d6d.com/bbs.php 

纸媒选发,请与资深访谈人张后联系:13146670760。邮箱:sgzg2009@sina.com

否则将予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