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三个月期限,我这边一般就主动与书商开始对帐,而这些销售帐目肯定是假的,谁愿意卖多少跟书商结多少呢??除非有病。都是适当的给点钱,应付一下就是。举个例子。
北京一家比较牛的做少儿的书商,第一次给我们发了一万五实洋的书,一个月后,又发来八千的书,第三个月我们这边说书不够加货,同时又加上几本新书,三个月一共来货大概实四万实洋。三个月期限到了时候,收到的书我们都发出去了,除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大书店没有收到钱之外,其它的款都是当场结算的,整体上至少也收回了总款的60%-70%,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没花一分钱拿来四万实洋的货,再加几个扣发出去,至少收回了三万元的款(尽管到时下面的书店有些会跟我们调货,但是我们一样可以与书商调货)。结款时,我这边很主动的给书商打去了三千元钱,钱打了后,我打电话告诉那边书商,说要他查一下帐户,说打了三千元。刚开始我还以为书商那边会说才三千啊,这么少啊等等之话。没想到的是,那边居然说,不错啊,跟我预计的差不多。(我真晕,我后来怀疑,他预计的估计比三千还少呢。)
在图书这么多种类中,社科啊、少儿啊、青春啊等都好拿,没啥有意思的。唯独拿教辅非常让人搞笑,书商往往一开头就说要找区域代理商,省级多少钱,市级多少钱,并且一年至少销售多少多少,说要展开什么点线面啊、扁平式啊等等运作模式。说起来很好听,听起来也感觉做得很牛。除龙门、星火、春雨这样的厉害的单位外,一般的教辅书商往往是与你通电话磨时间最多的,但是最后往往也是不花一分钱或者非常少的一点钱就把书发来,并且实洋特别高。
全国每年都有好几次书会,而往往是书会开始前一个月就有不少书商就开始行动了,比如说,在北京开书会,上海的书商就开始提前一个月出门,从上海、浙江、福建、广州、湖南、湖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最后在会前来到北京,会后有些书商,接着就东北三省、山东、江苏等一大圈回家到上海。为什么要这样游山玩水呢?很多书商好面子,说去考察市场,其实谁还不知道呢?去要帐啊!说不定某些地方还有两三年帐在那里呢。而这样大范围的要帐,效果其实并不理想,有些根本不跟你结算,有些看到你老远跑来了,就适当的给点钱,能不能够路费,那就只有书商自己知道了。(呵呵~不过我挺羡慕那些负责发行的,能跑那么多地方去玩,还公费报销,真不错啊)
每年的展销会变成了要帐大会,书商见到经销商了,往往又是拿到一两千现金,结果又要发五六千甚至上万元的书出去。心中的痛楚只有自己知道,而又往往逢人就说这次展会不错,收到多少多少钱了。老天,这些钱是别人什么时候欠你的?是你用多少多少的书去换来的?
我曾经把这种现象说给一些不是图书行业的朋友听,你猜他们说,书商怎么这么贱啊?发书给人家赚了钱了,还要天天求着人家,全中国跑着要帐。
北京一家比较牛的做少儿的书商,第一次给我们发了一万五实洋的书,一个月后,又发来八千的书,第三个月我们这边说书不够加货,同时又加上几本新书,三个月一共来货大概实四万实洋。三个月期限到了时候,收到的书我们都发出去了,除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大书店没有收到钱之外,其它的款都是当场结算的,整体上至少也收回了总款的60%-70%,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没花一分钱拿来四万实洋的货,再加几个扣发出去,至少收回了三万元的款(尽管到时下面的书店有些会跟我们调货,但是我们一样可以与书商调货)。结款时,我这边很主动的给书商打去了三千元钱,钱打了后,我打电话告诉那边书商,说要他查一下帐户,说打了三千元。刚开始我还以为书商那边会说才三千啊,这么少啊等等之话。没想到的是,那边居然说,不错啊,跟我预计的差不多。(我真晕,我后来怀疑,他预计的估计比三千还少呢。)
在图书这么多种类中,社科啊、少儿啊、青春啊等都好拿,没啥有意思的。唯独拿教辅非常让人搞笑,书商往往一开头就说要找区域代理商,省级多少钱,市级多少钱,并且一年至少销售多少多少,说要展开什么点线面啊、扁平式啊等等运作模式。说起来很好听,听起来也感觉做得很牛。除龙门、星火、春雨这样的厉害的单位外,一般的教辅书商往往是与你通电话磨时间最多的,但是最后往往也是不花一分钱或者非常少的一点钱就把书发来,并且实洋特别高。
全国每年都有好几次书会,而往往是书会开始前一个月就有不少书商就开始行动了,比如说,在北京开书会,上海的书商就开始提前一个月出门,从上海、浙江、福建、广州、湖南、湖北、云南、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最后在会前来到北京,会后有些书商,接着就东北三省、山东、江苏等一大圈回家到上海。为什么要这样游山玩水呢?很多书商好面子,说去考察市场,其实谁还不知道呢?去要帐啊!说不定某些地方还有两三年帐在那里呢。而这样大范围的要帐,效果其实并不理想,有些根本不跟你结算,有些看到你老远跑来了,就适当的给点钱,能不能够路费,那就只有书商自己知道了。(呵呵~不过我挺羡慕那些负责发行的,能跑那么多地方去玩,还公费报销,真不错啊)
每年的展销会变成了要帐大会,书商见到经销商了,往往又是拿到一两千现金,结果又要发五六千甚至上万元的书出去。心中的痛楚只有自己知道,而又往往逢人就说这次展会不错,收到多少多少钱了。老天,这些钱是别人什么时候欠你的?是你用多少多少的书去换来的?
我曾经把这种现象说给一些不是图书行业的朋友听,你猜他们说,书商怎么这么贱啊?发书给人家赚了钱了,还要天天求着人家,全中国跑着要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