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2018-10-20 11:14:31)
标签:

吴幼坚

71岁同志母亲

男同决定听爸妈话结婚

已婚男同后悔的实例

情感

分类: 恋爱婚姻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 吴幼坚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11013日我与男同私信交流

 

老师,我想以我男友的口吻来向您求助:今年我28岁了,父母逼婚逼得特别紧。我有一个弟弟,一个姐姐,弟弟从小在学校就喜欢惹是生非,经常打架,从小成绩一直不好,爸妈对他很失望。我完全跟弟弟相反,从小都特别听话,爸妈让我往东我绝对不往西,成绩也特别好,所以爸妈对我的期望很高。我的家庭特别传统,就是那种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如果我不到的话,全家人会一直等我的关系。我对长辈也只是完全尊重的态度,没有一个家庭的乐趣。今年我遇到了我的男友,真的是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我爸妈不知道为什么翻了我的手机,知道了我跟他的事就一直很沉默。有一天他们跟我谈,说这种事绝对不可能,要么就跟他们断绝关系,要么就要我结婚。还说什么他们以后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妈妈还因为这个事情绪过激进了医院。可是我不愿意就这么去欺骗一个女孩子一辈子,也不愿意去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过一辈子。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老师您能给我一个好的建议吗?我还有机会改变他们的想法吗?

 

你男友被动出柜、他父母的反应等等,都不算什么特殊,类似情况很常见。我不具体辅导出柜,只是给予建议,你转告他:建议阅读我博客http://t.cn/h0o53 首页右栏红字“关于出柜”,我给出了较具体的意见。不能只看微博,要看博客!“出柜话题”栏目http://t.cn/RJAZ2lb700多篇文章大量实例供参考,如:

 

男同Frank出柜家书有理论有事实真挚感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w4kb.html

出柜家书:不希望跟最亲近的父母心里永远有一层隔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0dz.html

34岁男同犹豫四年半顺利出柜不用10分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x78x.html

春节父母询问他与男友感情发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y88d.html

他:13年,终于等到这一天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y86v.html

山东男同枭铮自述10年出柜经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xc4i.html

 

我从2012年元旦起已不再担任同性恋亲友会会长,晚年做独立公益人了。若需要与其他家长交流,可打同性恋亲友会 -信求助热线,每晚8:30-10:30可添加微-信号:rx4000820211。可以了解一下当地有哪些家长做公益(重庆就有不少同志父母),必要时可就近求助。同时多参加当地的活动,与其他同志、家长交流。但须明白出柜者本人是做父母工作的主力,不能指望别人代劳。我归纳了出柜十六字口诀:和风细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前提是“三心”:爱心信心耐心。

 

父母逼婚再紧,自己淡定就好办。我博客正反面实例很多,如:

对异性婚姻或形婚抱有幻想的同志清醒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17jue.html

重庆已婚GAY:希望不要有再多的同性恋者错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04y.html

 

明白了,谢谢老师。

你要多鼓励男友从内心坚强起来,顶住压力,化解矛盾,争取获得父母理解接纳;就算他们没想通,也不要因此委曲求全,走进异性婚姻制造悲剧。

可能因为他家原因,他从小就是家庭中最听话的那个,父母对他的期望也一直很高,就像父母给他安排了一辈子的道路,他一直按这条道路走了28年,突然他自己发现了新的一条路,所以他的父母反应很强烈。他从小就是对父母的旨意不敢反抗的乖乖孩子,家教也特别严,所以他现在已经被父母动摇了。我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来向您求助。这是他对我说的话: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但是我舍不得离开他,他也对我有太多不舍,所以一直以来双方都舍不得断了这段关系。其实他没遇见我之前是决定要结婚的,但是遇到我之后发现我与他特别合拍,所以他也为了我鼓起勇气出柜了,但是未曾想是这个结果。我现在也很迷茫,我觉得这段时间我应该陪着他,可是我又怕给他太大压力。他还说: “我要是结婚的话就找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这样可能我心里会觉得对她亏欠得少一点。”我也很迷茫。

 

  他认识不好的话,谁也帮不了他!请他看一批实例,想想是否要做害人害己的事吧!什么叫门不当户不对,以为有钱有地位家里条件好,就可以高女方一等,就不那么亏欠女方吗?!每个人都是平等、有尊严的,不要犯糊涂啦,类似实例我见多了,不听劝阻非要结婚,过后寻死觅活后悔莫及!我听到年轻未婚同志的这些说法、想法就有气。你们的人生自己过,真话直说,爱听不听,我71岁了,唠叨了十余年,恐怕没多少年老生常谈,大量博文就是留给有需要者参考的,请认真看吧!

 

85后已婚男同自述出柜后离婚的经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e8qh.html

两位男同都在为是否离婚如何离婚而纠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v82e.html

男同多次私信问他该不该等男友与妻子离婚(第三小标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whjo.html

南京男同决心放下已出柜却不离婚的男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wpj0.html

已婚男同两实例:娶妻生子离婚难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a5b610102xg7n.html

 

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哪怕你同意分手,还是不希望他去结婚,以后更痛苦却难解脱。很多同志说婚后“生不如死”,你发那些博文网址给他看,劝他不要尝试结婚,其他人已经付出代价,得来的教训值得记取。

 

明白了老师,谢谢您。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


21019日再次私信交流

 

101912:07老师,我已经劝不住他了,他已经完全被他父母洗脑了。他爸妈说要是不结婚就不不要跟他们联系。他已经决定要结婚了。我很明白现在只有我能救他,可是我真的已经拉不住他了。(微信截图略)他现在说的话,就是为了让我对他失望而放弃他,他是故意的。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句:“失去了最后一抹颜色,我把世界看成了灰色。”我真的好无助啊,我不知道现在我该怎么办。我觉得他父母怎么想都无所谓,连他自己都不坚定,我真的很无助。

 

101922:32你说只有你能救他,这是良好愿望罢了,像他这样的成年人不愿改变想法,就任何人也救不了他。算了,急也没用,难过也没用,不放弃又能怎样?由他去吧。你亲自实践一番,若真正做得比他好,过上想要的生活,他与女人结婚后若干年,回想你今天的话,或许才有感触。凡是遇到这种情况,我劝阻不了男同娶妻的话,最难过的是又将有新的同妻出现!一个个同性恋者走进异性婚姻,叫公众如何评价同志群体,如何理解你们有同性婚姻立化诉求,并愿意支持你们呢?!我一直强调,每个人从现在、从身边、从自己做起,但愿有更多同志理解、行动!

 

我考虑一下吧。我想等他,一年,两年,几年都好。

你愿等就等,只怕浪费光阴,还成了和他在婚外偷情的对象。

好,我明白了老师。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爱是最美的彩虹——同志母亲吴幼坚视频选》上下集共150分钟,内容含2005年以来电视采访:南方、广东、广州、凤凰卫视、美国CNN及进高校开讲座等,对同志和父母都有启迪。义卖价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局普通包裹邮寄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我再详告邮购方式。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这一株三色堇——吴幼坚1993版影集》全书96个彩页,大16开,刊有我250多张照片,200多位作家诗人配诗280多首。1993年定价60元,现价(稍有残缺)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局普通包裹邮寄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我再详告邮购方式。

28岁男同决定听爸妈的话去结婚《广雅知青阳山情》是1968年从广东广雅中学去粤北阳山县插队的28位知青,在45年后撰文结集而成的回忆录。全书20余万字(我那篇1.5万字),通过近60篇朴实无华的文章和大量老照片,还原了特殊年代里知青生活真实的历史片段。义卖价50元(含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邮局普通包裹邮寄费),筹款支持我做公益。需者来信wuyoujian1947@163.com 我再详告邮购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