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主料:青萝卜250克、豆腐150克、油条50克、海米15克、鸡蛋2个、面粉400克、水210克
配料:盐3/2茶匙、味精1/4茶匙、白糖1/2茶匙、胡椒粉1/4茶匙、香油1汤匙、植物油2汤匙
制作:
1、
青萝卜清洗干净。
2、
豆腐如蒸锅蒸10分钟晾凉备用。
3、
海米用清水泡发,沥干水分。
4、
萝卜刨成丝,再用刀剁碎。
5、
把萝卜碎中加入1/2茶匙的盐拌匀,腌制5分钟后挤干水分。
6、
豆腐和油条切成小丁。
7、
鸡蛋打入碗中搅散,放入烧热的加入油的锅内炒熟晾凉。
8、
把萝卜、鸡蛋、海米、豆腐放入大碗中,加入1茶匙的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香油拌匀成饺子馅料。
9、
面粉中分次加入水搅拌成雪花状。
10、
再用手揉成均匀的面团醒15分钟后再次揉匀。
11、
把面团搓成条分割成小剂子。
12、
面剂子分别按扁,再擀成饺子皮。
13、
取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中间放入饺子馅。
14、
一只手推褶一只手捏边,包成饺子。
15、
包好的饺子逐个放在帘子上。
16、
锅内放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逐个下入饺子,煮至饺子浮起,饺子内部充满气体捞出即可。



另外11道饺子的做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