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院的孩子

(2009-03-02 10:15:26)
标签:

杂谈

 

大院的孩子

 

又要离开几天了,好朋友小春、阿童木、东莞才子、露露、王利群、苤莒、心怡、木心、芳草(排名不分先后男女)经常会来看我,不愿意让你们失望,临走之前再写些关于父亲的文字,感谢你们给我鼓励并耐心地读那些文字。

 

前文所述,我就是那些生活在部队大院中孩子的一员。关于部队大院的生活影视中已经再现了许多,那些叙述者无不带着一种优越感,用傲慢的语言回忆着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我们的父辈付出了艰辛、流血流汗打下了江山,他们拥有了足够的资源享受相对优越的生活待遇,他们是应得的,而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享受着这份富足,其实是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1.大衣服、小衣服

作为军人的后代获得的各种利益难以计数,在市民凭票购买布匹,过着拮据生活的年代,军人的后代则可以享受穿军装的待遇。军装在那个年代是荣耀和时尚的标志,军人的孩子一身军装吸引的是百姓艳羡的目光,还有一丝的妒嫉。那时军队的服装发放频繁,父亲一个人的服装基本够我们三个孩子穿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快快长大,能够穿上最小号的3号衣服。我直到初三才长到156的高度,眼看着两个哥哥穿着军装的神气模样,我只恨自己长得太慢。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已经是高一了,的确良的春秋装已经被哥哥穿了,爸爸为我领一件冬装,虽然布料不甚满意,但色彩还是军绿的,穿起来依然神气,我因此也结束了穿兄长传递补丁衣服的历史。

2.演出队成员

部队在那个年代除了练兵就是文体活动,不像现在的军营死气沉沉。部队每个团级单位都是人才济济,可以支起一个戏班子,样板戏在那个年代是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我们每个周末几乎都能看到部队表演的样板戏,道具、服装、伴奏、舞美都很像样,当然偶尔也会出笑话,一次演红灯记李奶奶从里屋出来,一掀门帘劲使大了门帘掉了下来,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这种爱好得到了大院里哥哥姐姐的支持,那些上高中的大孩子们组织起了大院的演出队,虽然没有道具舞美,但几件军装和破旧的衣服,装起八路军和李玉和还是有七分模样,经常演的段子有《红灯记》里第一场跳车接头那场,孩子们最喜欢演王连举自残打自己手臂那场戏。“跳车的有呵?跳车地有呵?卧倒”然后是突然漂亮地卧倒却不伤筋骨,还要看谁倒得漂亮潇洒。新年热闹的哪几天院子里会组织演出队到大街上演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传播先进文化,我当然是其中的积极分子。每次演结束回家,都要和爸爸妈妈分享那份快乐,爸爸不太擅长歌唱但喜欢看我们装怪,妈妈则经常把些新流行的新疆西藏歌曲的词曲,教我们学习新歌。

3.到宜兴去

独立2师的师部在水漾桥,团分布在杭州周边的几个县市,最远的团在宜兴,机关的干部经常下部队,孩子们在节假日里也有了和爸爸一起下部队的快乐时光。听着那些从宜兴回来的孩子讲述乡村的见闻,我的心里真的很痒痒。那时我年纪还小,哥哥们去宜兴可以自己管自己,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我要是去宜兴父亲的压力就大了,因此父亲迟迟不带我去宜兴,但我并不怪爸爸,因为我知道我长大了爸爸会带我去的。那年的早春,爸爸终于决定带我去宜兴了,夜里妈妈准备好了我去那里的服装和用品,我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好,因为自我5岁坐火车从外婆家回杭州,我再也没有坐过火车,我渴望从火车里看车窗外风光,喜欢火车的吼叫和移动时的那份快感。第二天早上爸爸很早起床了,等我穿好衣服起来的时候爸爸已经走了,我哭着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带我去宜兴呢,妈妈告诉我部队有紧急任务,爸爸一大早就走了。我再也没有去过宜兴,即使是我工作后经常全国转,我总是和宜兴擦肩而过。而我再次坐上火车已经是18岁了,我离开了杭州去北京求学开始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生活,我的大院生活结束了。也必将以另一种形式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