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古诗新解:解读李白边塞诗《战城南》
(旧作之修订稿)
李白古风《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解题】
《战城南》是汉乐府诗歌旧体,有配乐。《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李白此诗附而用其旧题及旧体。前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天宝年间,玄宗时代好大喜功从事对外边疆战争频繁,李白感而作之。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
【译文】
去年鏖战于桑干河源,今年转战在葱岭河畔。
要去条支海中洗涤兵器,再回到天山草原牧放战马。
不远万里奔驰征战,三军将士疲惫衰老。
匈奴专业杀戮不种庄稼,旷野自古只有白骨黄沙。
秦朝筑城防御他们,直到汉朝依然烽火不断。
从古至今战火不息,征战不断没有尽头。
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死去,孤马向天空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肠子,高高挂到枯树枝顶。
士兵的鲜血涂满野草,只剩下将军茫然无措。
要知道武力是凶器啊,圣人不得已才会用它。
【注释】
桑干源:指桑干河,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葱岭。葱河即葱岭河,今称塔里木河。今有南北两河。南河名叶尔羌河,北河名喀什噶尔河。流域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
洗兵:洗涤兵器。
条支海,条支即大食。条支海,指大食海即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西北部水域。东靠印度,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西北伸入亚洲大陆之海湾即波斯湾。,位于印度半岛及印度河流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邻红海。
天山:哈萨克语(i包括维吾尔语: Tengri Tagh/Три
та)腾格尔山,天神之山。多意义,包括今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葱岭)。汉人古称敦薨之山(即昆仑山,敦煌山)。天山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脉,横亘中国新疆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国。
天山古名白山,以冬夏有雪。匈奴谓之天山(昆仑山),汉朝称之为北山,突厥名之折罗漫山。
汉家烽火:汉代戌边长城烽火台。《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空尔为:无所为,即不知所措也。
(2021-08-11写,此有修订)
读李白诗
何新古诗新解:解读李白边塞诗《战城南》
(旧作之修订稿)
李白古风《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解题】
《战城南》是汉乐府诗歌旧体,有配乐。《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李白此诗附而用其旧题及旧体。前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天宝年间,玄宗时代好大喜功从事对外边疆战争频繁,李白感而作之。萧士赟说:“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以讽也。”
【译文】
去年鏖战于桑干河源,今年转战在葱岭河畔。
要去条支海中洗涤兵器,再回到天山草原牧放战马。
不远万里奔驰征战,三军将士疲惫衰老。
匈奴专业杀戮不种庄稼,旷野自古只有白骨黄沙。
秦朝筑城防御他们,直到汉朝依然烽火不断。
从古至今战火不息,征战不断没有尽头。
战士在野战的格斗中死去,孤马向天空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肠子,高高挂到枯树枝顶。
士兵的鲜血涂满野草,只剩下将军茫然无措。
要知道武力是凶器啊,圣人不得已才会用它。
【注释】
桑干源:指桑干河,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葱河道:葱,葱岭。葱河即葱岭河,今称塔里木河。今有南北两河。南河名叶尔羌河,北河名喀什噶尔河。流域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
洗兵:洗涤兵器。
条支海,条支即大食。条支海,指大食海即阿拉伯海。
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西北部水域。东靠印度,北界巴基斯坦和伊朗,西沿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南面即印度洋。西北伸入亚洲大陆之海湾即波斯湾。,位于印度半岛及印度河流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邻红海。
天山:哈萨克语(i包括维吾尔语: Tengri Tagh/Три та)腾格尔山,天神之山。多意义,包括今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葱岭)。汉人古称敦薨之山(即昆仑山,敦煌山)。天山是亚洲中部最大的山脉,横亘中国新疆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国。
天山古名白山,以冬夏有雪。匈奴谓之天山(昆仑山),汉朝称之为北山,突厥名之折罗漫山。
汉家烽火:汉代戌边长城烽火台。《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空尔为:无所为,即不知所措也。
(2021-08-11写,此有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