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团队永远“管”不好(黄鸣)

(2011-03-15 20:39:24)
标签: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领导力

团队建设

文化

分类: 命题文章
 团队永远“管”不好,永远“理”不顺。这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困惑。

 当兵容易当官难,当兵是管好自己,管理人员的数量为一。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在企业是以业绩或绩效来说话的,一个团队的业绩必须凝聚好一个团队的力量来完成,所以团队主管的管理观念决定了一个团队的业绩。

 但问题是,团队永远“管”不好,永远“理”不顺。这是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困惑。我的经验是,要改变几个观念:

 首先,把管理改成经营,经营员工的人生,经营团队的事业,让团队成员感觉到和这个团队一起成长,是对团队有益对大家有利的双赢事情,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在人性化和组织规范化之间,不是选择问题,而是融合的问题。一手硬一手软,你有多硬你就得有多软,你的制度有多严格,那你文化方面就得有相应的人性化来平衡。团队管理表现出来的硬,即团队的制度,不是把大家都管起来,像监狱一样,而是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走上真正健康、发展、有价值、有贡献、有意义的人生。制度的宗旨和基础就是人性化,一个没有制度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建团队就要制定制度。但这个制度只对领导、对股东有利,对员工没利,让员工疲惫,使员工过劳死,这是不好的制度,这就是要在人性化基础上建立制度的必要性。

 第三个,对偏离轨道者,“推”不如“拉”。谁也不愿意得罪人,团队的标准高,目标要求高,而有些员工懒惰,有些员工怯懦,有些员工对团队的高标准不明白,产生消极抵抗情绪,我也经常很着急,真是不愿意得罪人。我认为有两种层面的处理办法:一是非得要得罪,为了这个事业得罪一个人而能赢得团队的一群人,那也值得;还有一个办法,既成了事也不得罪人,而且还能把那个人“解救”回来,能够提升,那才是上策。

 台湾证严法师早期救助过一个人,开始时受救济,后来生活好了不符合救助条件了,就被停了救助,结果他就有很大的怨气。证严法师去劝导他,却被堵在门外,怎么说也不听。后来他以为证严法师走了,可开门一看,人还在。证严法师给他说了一段话:如果你永远手心向上,你人生一定不快乐。你尝试一下手心向下,去安抚别人帮助别人,你会快乐的。当别人救助你的时候,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也同样会得到别人的感激。人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你不帮助别人怎么能祈求别人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呢?

 后来这个人改变了自己的手心方向,天天去帮助别人,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最后他还成了慈善会的核心志工。这种共赢互助的方法,就是把一部分志向偏离的员工拉到自己团队中来,让团队的大力量影响小力量,从这样的大局出发,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了。

 最后,管人才,不如“放”人才。我们公司现在的营销总经理,是从生产车间成长起来的,现在给经销商讲课比我还厉害,讲的都是大实话,引经典他不行,但是深入人心掏心窝子的话谁也不如他。什么是人才?放错了地方就不是人才,放对了地方就是人才。你要管死了,他还能出人才吗?当然人才还有一个怎么样去培养的问题,魔鬼训练也罢,启发鼓励也罢,我相信大家能找到办法,只要有一个观点,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长,人人比现在的潜力都大,关键是你怎么去“管”去“放”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