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们把我们的目标定位为创建全国一流的童媒品牌,那么,我们现在算不算全国一流的童媒品牌?我们距全国一流童媒品牌的道路还有多远?
我认为,我们在全国同行中,能够受到肯定的方面有:
编校质量稳居第一(第一名或者一等奖);
发行量名列前茅(从低幼报刊这个角度说,而不能从教辅报刊这个角度说)。
那么,仅有此二项,能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一家品牌童媒呢?
我认为,一家品牌童媒的要素有这么一些:
从品牌名字到品牌内容有突出的不可替代性。鲜明的特色是品牌的第一大要素。我报从名字上具备了这一条,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我们与同行存在很多同质化的东西。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我们的编校质量受到广泛的肯定,但是,我报的内容质量长期不稳定,并且,缺乏鲜明的特色。
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品牌比如海尔,一定有优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体系。我报近年来在为集体订户的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课题实验、导读、征文、竞赛活动等等,但是,在对个体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能带来溢价和增值的无形资产是品牌的重要内容。好的品牌其实是在推广无形资产,销售无形资产,而我报——其实不仅仅是我报,国内绝大多数的少儿报刊还停留在卖产品、甚至于卖纸张的层面上。
独特、突出的直接载体确立了品牌的独一无二的、易于被消费者认同的表象。我报在报名、报徽、形象、口号语的设计、运用方面,相对薄弱,宣传、推广的力度也不够。缺乏儿童喜欢的元素,这是我们在形象识别系统方面的不足。
美好的文化价值是品牌的核心。它是主体和消费者之间的心灵烙印和情感密码。而我们,对我报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还缺乏系统的开掘和细致的定位。品牌概念不清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推广体系是品牌走向成功的有力途径。而我们,产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服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人治”使我们还停留在品牌运营的初级阶段。
品牌不是自己做出来的,是消费者心理情感的价值认同而不是简单的利益认同。在国内,绝大多数少儿报刊还走的是寻租教育行政体系的渠道,以高折扣来拼杀市场的竞争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报虽然谈不上高折扣,但是,营销模式没有彻底市场化,没有彻底占领终端,更谈不上以满足情感需求来获得稳定上扬的市场份额的品牌营销。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坚定走品牌发展、内涵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明确我们的品牌定位,强化我们的品牌形象,加强在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以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扩张性。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吸纳创意型、创新型人才,以内容创新为先导,引发包括管理、运营、销售、服务在内的全面创新,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有高度执行力的骨干团队,建设有高度运作能力的销售与服务团队,提高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开发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以独立研发、合作经营、外包等形式,开拓以报纸目标受众为靶心的多层次、广范围的销售市场,实现渠道的深耕细作和重复收益,以附加值来获得较高的效益。
在首都、直辖市甚至于海外建立信息中心,弥补我们的视野不宽和思路狭窄的短板,争取最大范围的合作,借力打力,实现双赢甚至于多赢。
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按以上的思路来架构和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我们会是国内最有希望成为一流品牌童媒的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