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文学作品重在“有趣”----五月份评报感言

(2007-06-17 19:09:59)
标签:

少儿报刊

编辑业务

儿童文学

选稿标准

分类: 命题文章
 

    我们评价报纸、栏目或者文章,常常说有没有可读性,可读性怎么样。有些编辑对“可读性”这个概念不太清楚,评完报有些人会有委屈的心理,觉得为什么我的好稿就少。我们想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是美,或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定义,一般人不一定马上能完整地、准确地说出它的概念来。但是美不美,却是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美是能让绝大多数人臣服、折服的东西。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真正好的东西,不会湮没,所以,去除委屈的心情,好好思考一下,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和选稿标准,这才是正经要做的事情。

    不同读物的可读性标准不一样。就儿童读物来说,尤其对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可读性最首要的标准就是要“有趣”。“可读性”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指书籍、文章等所具有的内容吸引人、文笔流畅等使人爱读爱看的特性。“有趣”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儿童最大的心理特征是什么?是好奇。令他好奇的东西他才有兴趣去注意,才可能让他喜爱。所以,我认为,衡量儿童文学作品可读性的首要标准就是有趣。

    要有趣须新鲜。从儿童的注意力特点来说,新鲜、新颖、新奇的东西容易引起他的注意,而且,这种注意保持的时间比较长久,记忆比较深刻。儿童文学作品首要的功能是品德影响和知识教育,这决定了它内容的内核是比较稳定的,要新鲜,就得看题材、角度、材料等的选择是不是不落俗套。如果主题不新鲜,那么题材要新鲜;如果题材不新鲜,那么角度要新鲜;如果角度不新鲜,那么情节要新鲜;如果情节不新鲜,那么表现手法要新鲜……如果一样都不新鲜,那一定不是好作品。周锐、王一梅、冰波、汤素兰、安武林、王蔚等人的童话常有别开生面之构思,趣味浓浓,令人耳目一新。

    要有趣须生动。儿童是好动的,儿童对静止、深沉的东西难以有兴趣。活生生、活泼泼的事物能打动儿童,牵引儿童。儿童文学的生动性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情节的曲折动人。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与我们原生态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该像九曲河流一样,充满吸引力,而不是平铺直叙;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应该悬念横生,扣人心弦,让读者欲罢不能;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应该出乎读者意料,而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儿童文学作品的生动性还表现在场景的选择和设置要有动感,气氛要活跃,人物形象要鲜明,要多以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葛冰、武玉桂、范锡林等人的作品曲折生动,充满活力,孩子们读起来津津有味,兴致盎然。

    要有趣须感人。儿童天性心地柔软,善良真诚。儿童文学作品要能拨动他们的情感琴弦,让他们在感动中咀嚼,回味,思考,久久不能忘怀。儿童文学根据风格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动派和静派两类。不论是动派还是静派,都须饱含真情实感。金波先生的作品以散文一样的结构、诗一般的语言取胜,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深情款款,余味袅袅。杨鹏、李志伟等人的作品以情节离奇多变见长,他们的童话幽默古怪,让人忍俊不禁。老作家以孙幼军、年轻作家以伍美珍、葛竞为代表的一拨人,他们的作品能够集深情与幽默于一体,深受小读者喜爱。

    要有趣须独特。这里的独特指独具风格,独具魅力。不管是语言、构思、意境,每个作者都有每个作者长期形成的,带有独特个人色彩的特点。语言是优美感人、幽默动人还是豪放大气?构思是精巧细致、婉转曲折还是平中见奇、细节取胜?意境是深邃细致、开阔宏大还是格调惟美?每一种特点都有不同的情调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味。当然,每一篇作品也要有每一篇作品的独特之处,不然,就会影响读者的深入,影响主题的阐发。

    现在,除了可读性,对媒体来说,又多了一条衡量的标准,那就是必读性。我觉得,必读性是以可读性为前提的,没有可读性何谈必读性?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情趣、理趣、意趣,都是它的趣味之内容。而情趣、理趣、意趣的表现如何,还是要从新鲜、生动、感人、独特这几点朴素而基本的标准来判断。

    当然,判断是不是好稿件,不是看作者是不是名家。名家的作品好稿率自然高,但名家的作品不一定就篇篇好看,字字珠玑。新人的作品也不见得就不是好稿。提高判断力的关键还是要大量阅读,多多修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