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户农家,家境贫寒,父母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两个儿子,只给他们留下了院里的几棵树,每人三棵。老大结婚了,单独盖了一座院子搬出去住,他的那几棵树他用来做了门窗口料。老二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城里,没有在农村盖房子,他的那几棵树就一直在老院里留着。过了几年,老大要打一些家具,就把老二的树伐了。老二知道了,夫妻俩赶回了村里,搬来舅舅评理。
老大的道理是,你们已经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哪里还在乎这几棵树?
老二的道理是,你怎么知道这些树对我没有用呢?现在买到的家具基本都是高密度板,看起来漂亮,既不结实还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我还想用这几棵树打一套原木家具呢!
老大的道理是,我是家里的长子,你们不在家,我有权处置家里的东西!
老二的道理是,树是先人给我留下的,我用不用是我的,你为什么不打招呼就私自砍了呢?
老大的道理是,几棵树你也跟我抢?当初,还不是我每天和父母顶着日头勤做苦吃地供你念书?
老二的道理是,我能上大学是因为我书念得好,你念不好书,只能在地里晒日头,怪谁呢?
……
就这样,兄弟妯娌吵得天翻地覆。为了几棵树,兄弟阋墙,妯娌反目,差点儿大打出手。村里人都说,都是那几棵树惹的祸。他们的父母地下有知,一定后悔,觉得连那几棵树也不应该留给他们。
他们的父母不知道,爱孩子,就要在他们小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田里种植下仁义、厚道、宽容、谦让的种子,这比给他们留几棵树,要有用得多。
精神的培育与传承,远远比物质上的赐予要有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