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命题文章 |
第48期2版
【答复】这里的争议不在于“分辨”“区别”“区分”的意思是否相同,而是“分辨”一词不大跟趋向动词“开”连用——“分辨开”。要说,也得是“分辨开了”。而常用的是“区分开”。
【处理意见】不扣分。
第48期4版“伞变大一点” 从这里以下三段是递进关系,进来一位“伞变大一点”,进来两个“伞又变大一点”,近来一群“伞变大了很多”,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文字无懈可击。
【答复】这个问题不涉及文学问题,而是语言表述问题。评审者认为最后“伞变大了很多”少个“又”,前后照应不够。按理说,比较好的表述似应作:
伞变大了一点儿……伞又变大了一点儿……伞又变大了许多
【处理意见】不扣分
第49期1版“好处有很多”
【答复】孤立地看,“好处有很多”并不错,但平常一般不习惯这样说。这里全句是:上网可以听音乐,可以看动画,好处有很多。它又不是韵文,需要追求押韵,所以说“好处有很多”确实不如老老实实地说“好处很多”,“有很多好处”。
【处理意见】可以不扣分。
第51期1版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个好语文老师”
【答复】这里“有了”涉及汉语“了”的用法一个很复杂的大问题。简单地说罢。这里不存在变化,不表示完成,用“了”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说“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个好语文老师”,行得通,意味着一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不怎么好,或者那时没有一个语文专科老师。而“一年级”之前,是幼儿园,即使幼儿园真的分科,有语文老师,那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不会同出自于一个幼儿园,所以说“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有了一个好语文老师”,令人莫名其妙。至于从循环代课制度上找理由,那也不能从“一年级”说起,也得“二年级”或者“二年级以上”。一句话:总得跟从前相比较,才谈得上变化。正如说“我有了一个好妈妈”,意味着爸爸再婚,是一个新妈妈。参考例证:
●他结了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我们有了嫂嫂,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是他自己也并非一无所得。他得了一个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巴金:《做大哥的人》)
●小学生威威,对于她的继母本来是有戒心的。后来经过了生活中的实践,她觉得她的新妈妈是和她的亲妈妈一样疼爱体贴她。她最后写“九泉之下的妈妈呀,您放心吧,您安息吧,因为我有了一位好妈妈”。(冰心《我的祝贺》)
●我不敢十分信任外人,所以你必须变作我的儿媳妇。你们俩结了婚,我有了帮手,你有了出路,仁山有了贤内助,你爸爸的债也就可以勾了!(老舍《归去来兮》)
【处理意见】维持“原判”。
第52期1版
“倾听老师的话”
【答复】程晓霞是四川南充市五星小学的教师,这一点没人有异议,但她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发言的。如果这组文章的标题改做“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不仅属实,也很周全(为什么不求得圆满呢)。如果咬住程晓霞也是教师不放,就没有讨论的空间了。
【处理意见】由报社定夺。
第52期4版
“半月刊”
【答复】注意:《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说“刊”指报纸,而是说“刊”也指报纸上定期或不定期的专版,如“副刊”、“房地产周刊”。因此,平时若说“报刊杂志”,就算逻辑错误。不过,汉语中,相应的术语,报纸与杂志不对应,如报纸也只能用“刊号”,有“周报”“旬报”,但没有“半月报”,所以说“半月刊”是可以的。
【处理意见】《告诉你一句悄悄话》中“半月刊”不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