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边走边唱 |
2002年的评报结果出来后,有很多地方我们有疑惑,或许还有少许不服。时任副总编吴晓宁老师让我代表编辑们和厉兵先生再行讨论。于是,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憨气”和不怕自曝其短的“勇气”,给厉兵先生写了一封信,对我们困惑的地方作了质疑。2003年3月29日,我们收到了厉兵先生的回复。将近4年过去了,我换了好几个电脑,丢了好多文件,但是厉兵先生的这篇回复,一直被我保存着。今年,在现任副总编樊菁菁的力争下,我们恢复了无错报奖,并且加大了评报的力度。我想,现在重读厉兵先生的回复,我们编辑会受到很多启发。前天晚上,当我费了两个多小时把这篇文章放到我的博客上后,就想谈谈我的感想。但是当时已经两点了,我没有精力再写下去。昨天晚上,我在火车上还在想着这件事。今晚,客居异地,卡拉OK的声音吵得不能入睡,于是我就在夜半完成我这份作业。
今天重新拜读厉兵先生的这篇回复,感受最深的就是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们的质疑,先生没有简单地给以结论,而是耐心地分析,并且从权威书报中选出相似的例子做论证。比如说寒假合刊的两处,他一处举了三个例子,全是人民日报的,一处举了四处例子,全是名人名作的。这不仅可以提高说服力,而且可以引导我们把标杆定得高一点。从那以后,编辑部只要有这方面的争议,我就会让大家翻开权威大报或者经典著作,来寻找相似之处做参考。先生在答疑解获的同时,把治学的态度和治学的方法教给了我们。
让我汗颜的地方是,在我给厉兵先生写信时,为了省些时间,我只是指出哪些问题有疑问,理由是什么,没有摘出原文中的有关片段。在先生的回复中,他不厌其烦,摘出了原文中有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先生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但是他的做法,对我却是一种无言的训诫。相比先生,我们是多么的轻率和懒惰啊。我们质疑或者申诉,是自感到有委屈在里面的,先生体会到我们这种浅薄的委屈,用一种宽容博大的胸襟包容了我们,给了我们耐心细致的答复。红笔与蓝笔的鲜明对比,真是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惭愧。我想,从回复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先生的渊博学识和精深造诣,更看到了先生的人格和胸怀。
质疑的问题,除了极少数,先生大多给了“维持原判”的结论。而那极少数,先生也分了“可以不扣分”“不扣分罢”“由报社定夺”等几种说法。有一处先生是这样说的:“扣分。待责任人在上述各报找到一个用例,罚款要返还。”我想,先生不是体谅不到年轻人的小心眼儿,不是看不到我们肚子里的蛔虫——无非想少扣点分少扣点钱而已。但是,从做学问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来说,是不能有老好人心理的,所以先生该坚持的一定坚持,认真、坦荡、大方,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为学原则和处世原则。
几年过去了,每当和先生通话,我眼前总浮现出他清瘦的面容,耳边那略带沙哑然而清晰干脆决不拖泥带水的声音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先生的电子邮箱地址里有一个英语词“mr.”,我常常想他的邮箱名是怎么来的,想来想去想到可能先生刚用电脑时不会使用邮箱,邮箱也许是别人替他申请的,于是就有了这两个字母。有多少人景仰先生崇拜先生啊!也只有先生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先生”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