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而发(二) |
童心·求索·爱
——读诗琐谈
杏 月
那是一个透明的世界。在那里,真理没有被扭曲,谬误没有被戴上桂冠,美丽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丑恶裸露着凶恶的魂灵。
那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在那里,待放的花苞,抽芽的小草,浅吟的小溪,清唱的山蛙,以至于闪电、虹霓、日月星辰,都是崭新的、稀奇的,充满着诱惑力与征服力。
那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在那里,一切的礼教,一切的束缚,一切的悖于个性发展的条条框框都被拒之门外。那儿是伽利略、布鲁诺、亚里士多德以及安徒生和普希金的童年。
由是,人们说,“童心具有真实性、同情心、惊异力、想象力、求知心、爱美心、正义心。”
童心不等于浅薄与幼稚,从泰戈尔到谢冰心,我发现,高贵的心灵与优美的诗篇,都源于一颗无瑕的童心。
深深爱着的人们,才会具有一颗童心。
历尽人生的苦难,经历了丑恶的摧残,才会把童心看做灵魂的故乡。
有了一颗童心,才会睁大纯净的双眸,去寻找,去观察,去注视。
有了一颗童心,才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去奋斗,去抗争,去跌倒了又爬起来。
有了一颗童心,笔端才会流出情与爱,智与理的诗篇。
所以,优秀的诗人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从呱呱坠地到进入坟墓。
具有童心的诗人,往往描写的是田园、水牛、村庄上的炊烟以及檐前的燕子;而 生命之源,慈母之爱,以及童稚孩童的嬉戏,也都会时时出现在他们的笔下;至于友谊、和平、真理,更是他们责任感的最初源头。
我曾苦恼,苦恼我的笔会生涩,脑会生锈,殊不知正是由于自己的童心已经失落。
当我用一双貌似成熟的目光注视世界,当我用理性的概念诠释世界,当我用灰色的信念支撑世界时,童心已离我而去。
而这时,诗人告诉我:“孩子和诗人本有痴呆的天性,一往情深,不知怎么回头,被危崖绝壁碰得满身血污,眼里也涌着血流,但还是踽踽独行与强行,不知道怎么回头。”
所以,要学诗,先学着做一个孩子,拥有一颗美好的童心,“让高深者讥我浅薄”,“去寻找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