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爱的机会

(2006-11-23 10:34:45)
分类: 有感而发(二)

给孩子爱的机会

 

张梅霞 杜憨杰

 

  古人云:“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父母对儿女的爱有增无减,而儿女对父母的爱却日益淡薄。田伟打动人心的地方不只在他的勤奋好学,不坠青云之志,还在于他对母亲的一腔深情和寻找母亲的执著。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儿不嫌母丑的中国孝道。而这种孝道,正是现在许多青年和孩子不屑于谈论的。

  孝,在中国现在社会还有无提倡的必要?凡孝都是愚孝吗?不尽然。“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母给儿女的爱的确是山高水长,无与伦比。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如何能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祖国?知道孝敬父母,才会如古人所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这种爱推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正是因为母亲一词最易唤起人的热爱之心。

  家贫出孝子。田伟的爱母之心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而我们谁也不希望也不可能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但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爱父母的机会。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儿女说:“父母不求你们报答什么,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父母就心满意足了。”不求索取诚然是一种美德,但长此以往,岂不是培养了孩子心安理得地得到与索取,不思报答与付出吗?所以,面对一些孩子道德观念的淡化,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负一定责任,有些就是我们一手酿成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孩子为我们做了一点小事时,比如,做了一件家务、买了一件小礼物时,坦然地接受,并表示由衷的喜悦,进行适当的肯定或称赞呢?眼光近视的家长,以为这是为“我们”做的,其实,这是孩子爱他人、爱祖国、具有奉献精神的开端。笔者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要一味地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多给孩子一些体会父母眷眷之心,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机会。

(原载《光明日报·家庭周刊》 199512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快乐
后一篇:屐痕处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