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而发(一) |
生活方式
上学时连自行车也骑不起。星期六下午放了学,步行十几里回家。有时有伴,一路唧唧喳喳,也不觉路途遥远。有时一个人,一边走一边放眼田野风光,心里装满指点江山的少年豪情。那时候是以苦为乐的。
结婚后日子紧巴那几年,思想却很洒脱。金银首饰,名牌时装,没有一样能看上眼,只拿一个字做概括:俗。住的地方离单位远,家里人劝买辆摩托车。不要说买,连这个念头也不转一下。
后来腿上生了病,骑车子下班不方便,总不能老要人接送。顾不了许多,咬咬牙推了辆125摩托回来。新车擦得锃亮,行驶在街颇为耀眼。相貌平庸的人陡然间提高了回头率,心里有点飘飘然。尽管知道人家是看车,自己是虚荣。靓车要配丽人,衣服自然讲究起来,口红胭脂也上了脸。就是太阳镜,也要挑个时髦的色彩和款式。穿上好衣服,就不能随便坐立,举手投足一副淑女的做派。这个样子上了街,偶尔违反一下交规,交警也不会上前责难。街上存车,自行车2角,摩托车5角,存车的大嫂还蛮客气。125耗油量大,一周去加一次油,加油的小姑娘喜眉笑脸,看起来真舒服。骑摩托车好处还真不少,刺激消费,促进流通,似乎还提高了身份等级。腿好了,重新骑自行车,感觉真是不方便。看来生活的档次,上去了就很难下来,除非是栽下来。
老公是绝对不碰摩托车的,包括我出差在外。有一次回娘家,我载了他们父子俩走街穿巷,引得人们道路以目。他却毫不脸红,只在后面哼小曲儿。他上班骑的是50元钱买来的一辆旧自行车,放在哪儿都不用上锁。一年四季只穿两双鞋。冬天是球鞋,夏天是布鞋。球鞋是最普通的双星鞋,布鞋是最便宜的驴脸鞋。结婚时买了一双皮鞋,典礼结束后马上就换了。现在孩子快6岁了,那双鞋还在鞋柜里放着。
高档家具像时装一样,可以装点一个家庭的脸面。空调、冰箱等生活必需品有了后,真想买台多媒体电脑。单位的电脑用了没多长时间,我就病了。我这人有个坏毛病,干什么迷什么。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不病才怪哩。几个月折腾下来,一台电脑的钱搭进去了,我对电脑的热情也消退了。老公便说,我们要保持尽量原始自然的生活形态,才能够活得健康正常一些。我想想也是,上了电脑,骑了摩托,不自觉有了一个坏毛病,一着急就骂粗话。原来越现代的生活方式压力越大,越需要发泄。其实,家就是家,是休憩放松的地方,为什么要把它变成办公室呢?
我的老公顽固地拒绝着时尚,我却在时尚与传统之间徘徊不已。老公总是一副神定气闲的样子,我却总是惶惑不安,生怕有朝一日一觉醒来已被淘汰出局。最近看到一本叫《格调》的书,美国人保罗·福赛尔写的,描述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里面有一点说法让我思考了半天。它的大意是说追求时尚注重包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我想了想,有那么一点意思。时尚的触角无处不到,在这个浮华烦嚣的时代,老公无疑是“另类”的行列。我呢,在越来越多的十字路口,不过是一个徘徊者的形象。
(原载《太原日报·周末》 2003年3月17日“休闲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