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2007-10-18 21:56:40)
标签:

美食/厨艺

美食

烹调艺术

境界

蒸鱼

分类: 靡芜可食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

                                            ———《圣经》创世纪
鱼。

就是水滋生出来的有生命的物。

美食家蔡澜这样描述吃鱼的感受:“蒸鱼,是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日本人拿鱼去烧,始终太过原始;美国人煮鱼,暴殄天物;英国人把鱼炸了,吃得喉肿;法国人将鱼滚汤,肉质已变,完全不知蒸鱼的原质原味。”

蔡先生吃遍全球,自说得有道理。我虽见识浅陋,却亦同感。

 

~~~~~~~~~~~~~~~~~~~~~~~~~~~~~~~~~~~~~~~~~~~~~~~~~~~~~~~~~~~~~~~~~~~~~~~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鱼与水联在一起,息息相关。

海中的小岛住了人。父母常带着伊他们去看望住在小岛中的一个渔民朋友,据说吃了很多龙虾和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各种鱼类。

伊喜欢在海边滩涂上追逐快速爬行的小蟹。抓到了,却被小蟹螯咬了,伊哭着跑去告诉母亲说:妈妈,蚊子咬咬,蚊子咬咬。

渔民夫妇对伊说的蚊子话津津有味地取乐子。很久。

这是在大人口中孩童的自己。但伊没有任何记忆。

 

婴孩时的记忆自是没了,但在伊居住的地方,却有向海的高大的古楼。

向海的碉楼,是伊童年厮混的地盘。渔民伯伯夫妇在父母的描述中,是一对慈爱的模糊影子。很多人和事物都是如此的,一直模糊地美丽着,如果你无法亲自去见证他们。

 

伊亲自登临那个小岛,那时,它已经是国内一个很有名的鲍鱼基地,一个刚开发的风景区。

 

在热闹的码头上岸,船开出了繁忙的港湾,越过无比巍峨的军舰,向另外一个海湾进发。那些海岸线,一直跟随着伊们的船,一班十几岁的少年聚集在甲板上向苍茫的海天眺望,看着海鸥在海天间梭巡,无比兴奋。不管是坐过船的还是没坐过船的,集体活动总是叫少年人雀跃的。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有中风,海浪见涨,在阳光下变幻各种色彩。船亦随浪晃荡得厉害。有孩子开始晕船。老师忙着去照顾他们。

 

绕过好些片海湾,渐渐看见远处彼岸出现了木麻黄树影。而自海这边向滩涂蔓延过去的是红树林低矮枝桠。茂密的,无边的向海岸线两边延伸。隐约见到红头船,安静停驻。

 

接着伊听见码头上很多人声,有人用各种语言和船上的大人乘客打招呼。

上了岸的人大声回答。看见有人蹲在码头上大口地抽着水烟筒,刚回来的人顺手接过那竹子修的物件,亦是蹲下,大口吐呑烟雾,用伊隐约听得懂的方言互相谑笑,手中的水烟筒不断来回传递。码头上有浓重鱼腥味和粗糙辛辣的水烟味。它们互相混合,在榕树底下氤氲……

 

她还听到沿街有熟悉的调子唱着歌。起句是“哎……咯……” 就象拍岸的海水,时而激越,时而平缓,却不绝于耳。

 

这就是伊来过的岛了。人来人往,船来船去,鱼虾腾跃……粗旷的歌声夹带着扑面而来的留盐鱼咸腥味,给人新奇热切感受。

 

他们要在岛上露宿一夜。登船的前半天,他们分散自由活动。伊和一个要好的女同学一起逛了建在码头附近的一个香火旺盛的妈祖庙,还到农集市场看了很多装在水箱或水桶里出售的活鱼,它们被困在狭窄的水域里游动,鱼身颜色鲜艳,眼珠晶亮。“囡囡,活鱼,新鲜活鱼,买不买?”卖鱼的渔民逗着这些穿着校服的孩子。

伊和同学闻所未闻。博米、马鲛、池鱼……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了。

 

两个孩子买了岛上特产的香瓜,站在一棵大榕树下啃食。伊和同学说,这岛我小时候来过的,爸爸的一个“兄弟”在这里。她还常听父母提及过他的名字。

 

我们去找找他去,好吗?同学说。

好。刚好看见一个伯伯走过,他有一张渔民特有的被海风吹得黑红的脸庞,稍驼的但坚实的背脊,没有任何表情地望着两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伯伯,您好。伊说。

哦。

请问,您认识一个叫**的人吗?他就住在这里,就在这个岛上。

哦。他抬头望了望遮天蔽日的碎叶榕,它们须生根,根又生须,无比坚定地攀附在海边的沙岩上。一条石板路弯曲着,隐没在无数房子里面。

哦。他困惑着望了两人,问,你怎么认识他的?你是谁?

伊说了父亲的名字。

静默了一下,他说,好,来吧,跟我走。

 

石板路又长又弯曲……走了好远,以为到了,可是又转了一个弯,又是一条石板路,继续延伸……都是静默的镬耳山墙。向海的门首上画着一些虎啸松林白鹤翔云之类的图案。

她们安静地跟在一个沉默不语的中年渔民后面,稍带好奇地东张西望。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亦只是点了一下头。

伊却是相信他,从他的眸子里伊看到了他听到父亲名字时一闪而过的错愕表情,让伊心生安然,伊想,他或许是我要找的人的邻居罢,曾和父亲一起玩耍过的人。

 

伊牵着同伴的手,一声不响地跟他走着。

一个小小的拥有天井的围院。种些植物,常见的花草。但浓荫,清雅,宜居。他带了她们进去,向里面吆喝一声,像他摇船时一贯的作派,而平日,是不吭声的?一个长相秀气的妇人走了出来,他指着伊向她咕哝地说了几句话,妇人眯了眼打量着伊。接着,那位将进五旬的妇人就向伊跑了过来,牵了她的手,嘴里说着:啊,囡仔,囡仔……都这么大了。眼泪就流了下来。

 

带伊来的人依然没有表情地,但已经坐在天井一角抽起水烟来。

在妇人断断续续的努力的问话中,伊大概知道了父亲是因为祖父、伯父们的原因,受到牵连,终于断绝了继续探望他们的过程。

 

她一边开始张罗饭菜,一边继续抹眼泪。

而伊和同伴,面面相嘘,心里发虚,不知所措,后悔来找到他们。因为孩提的事完全没了记忆。

他们的感情,伊无从知晓,像不知多少年代的历史,无法激起同感和共鸣。只有模糊感觉,那就是,他们,是一阵遥远的海风。

 

慢慢地,小小的方桌上摆满了食物:小鱼汤,干煎马鲛鱼,干烧的明虾(异常地大和红),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盆热腾腾的蒸鱼,记得,是红衫鱼,上面,铺着一些姜片,非常美味。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她们吃东西倒没客气。也许是饿了,也许是学校饭堂里的菜让她们有点乏味了,总之,两个吃得很香。

 

她一直在一旁抹泪。他一直坐在天井里,偶尔望望她们。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其间进来,拿了什么东西,用眼看看伊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照样不说一句话就出去了。

 

他叫他爸,那么,小时候,他也许抱过伊了。

记得,集合的时间到了,她们要坐车,穿越小岛,到岛另一面去,那里,有开阔的海滩,有蹊跷的石头,她们就在沙滩上露营。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她们吃完,抹了一把嘴,急匆匆着要走。

夫妇俩把自己衣袋里的钱都拿出来,硬塞到伊的书包里,伊说,不要,不要,就要跑了。伯伯抓了伊,伯母把钱放到书包某本书里,才放了伊。

她们跌跌撞撞地跑到码头集合处时,同学们都坐在车上等她们了。老师焦急地催她们坐上车。

 

她们。

抚着满足的肚皮,面无表情,偶尔对视。说不出的复杂感受。

嘴里,犹有清蒸红衫鱼的滋味。

 

腥吗?同学向伊呵了一口气,问她。

没。伊说。

那鱼,蒸的时候,加了酒。伊想。

 

她们望向窗外,一直都没再说话了。

 

车子穿越小岛,路两旁,浓荫;路前方,仿佛是天,又仿佛是海。

那夜,伊坐在小岛的沙滩上看见了平生看见的最大最圆的月亮。

它在轻浪中升起,银盆般,莹洁光亮,触手可及。

 

最初的印象,亦是最后的印象。

一对渔民夫妇,在纷乱的时代过后,又在沉默的大段时光之后,用一种不能拒绝的平和爱怜态度,用清蒸的红衫鱼招待一个小小的故人之女,为他们的故人流泪叹息。

 

这样,连同清蒸海鱼的鲜美,给伊留下印象。

 

~~~~~~~~~~~~~~~~~~~~~~~~~~~~~~~~~~~~~~~~~~~~~~~~~~~~~~~~~~~~~~~~~~~~~~

一、

1、新鲜的海鲈鱼一条,两斤。

   斜锯纹,除了姜片,什么配料也不用加了。(以前都把鱼先腌了再蒸,后来发现这样就把鱼的鲜掩盖了,只加姜块铺在鱼身上即可。)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秘诀一:猛火。时间要刚刚好。鱼肉才够嫩。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二:鱼蒸熟后,把鱼身上的水倒掉。把预先准备好的手撕葱丝铺在鱼身上。迅速滚油(绝对要高温),把滚烫的香油淋在鱼身上。伴随着的一阵美妙的声音,一阵烟雾升腾,海鲈鱼那诱人的鲜香会吸引所有人。

 

秘诀二:甚至不用象酒店那样把酱油也一并淋上,那样也破坏了鱼的鲜味。

 

这个鱼,非常鲜,非常嫩。吃的时候蘸一点上好的生抽。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中国烹调艺术最高的境界:蒸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