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与美国高中的综合差异比较

(2012-12-11 20:54:05)
标签:

创感文化

交换生

教育

亲子天地

育子辛经

分类: 亲子天地

中国与美国高中的综合差异比较

 

中国

美国

中国是班级制

美国是选课制

中学有相对固定的班级,每个班有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课代表等一系列班干部。班级教室绝对固定,学生座位相对固定,不同的老师按照课表依次进班讲课。

没有固定的班级,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不同的课程,各课被安排在各个教室,到点学生抱着讲义去找教室。没有班长之类的班干部,而所谓的“同学”,也就是一块上某一门课的孩子。

一个班级的学生用的是一个教纲,走的是一个进度,考的一样的试卷。

选课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美国中学的各学科没有统一教材,教材是由学校和任课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定的。

中国高中理科课程教材,明显单薄和枯燥。在讲述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生物现象时,中国的教材基本以给出结论为主,内容相当简单。中国教材的叙述过于简单抽象,如果不借助于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自学和理解。

美国高中理科课程教材,有大量照片、插图,非常生动形象。在讲述数学定理、物理定律、化学反应或生物现象时,美国教材从推导步骤、发现过程、实验验证、现象解释、相关科学家介绍、趣闻轶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充满趣味。美国教材内容极为丰富,叙述详细,学生如果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课本自学。

中国是考试排名制

美国是学分制

众多的中国孩子,无论兴趣爱好如何,无论个人特长怎样,都被限制在统一规划好的教纲内,使出浑身解数拼命争取高分,因为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唯一的本份。更有甚者,还要排名次,既然教纲统一,试卷一样,那么所有同学的成绩都可以换算成具有可比性的名次,是不是“好学生”,名次上见分晓。

学校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没有统一要求,因此,学生不必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塑造自己,在学业上享有最大的自主权、主动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特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身条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一般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即可,有某一专长或志向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的丰富内容,通过自学向纵深发展。

在美国,分数是个人隐私,老师只把每个人的成绩发到只有本人知道密码的电子邮箱中,分数可以给父母看,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跟其他人就完全不相干了。

中国是大班制

美国是小班制

中小学校的班里基本上没有少于40人的,据说国内有些重点中学的班级人数超过60人,头一排学生的课桌直顶着老师的讲台,就差搭二层楼了。

国内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教纲,都是注重讲理论,推公式,重演算,而美国这边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善于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实地勘察、测量、观察,变感性知识为理性知识。

几乎没有超过25人的,而且课堂的课桌不是整齐排列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歪着、靠着、仰着,都行,课堂气氛是宽松、和谐、愉快,教师上课教态很随意,寓教于乐,生动有趣,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用起立。

一般,课堂上老师并不长篇大论地讲,往往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或者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老师个别指导,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美国高中课堂,理科老师一般边演示、边讲解,同时与学生探讨,以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发言探讨,但不会长时间停下课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根据学生思维过程的表现,不断地加以引导,较好地达到了既尊重学生发展,也保证课堂效率的目的。

中国是上课时间长、作业多

美国是上课时间短、作业少

中国国内的作业主要是巩固学过的内容,而美国的作业偏向于预习将要学的东西。至于巩固,一般则放在课堂上,老师讲过,同学们讨论过以后,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地巩固。

美国的作业量明显要比中国少,而且侧重也完全不同。美国课堂教学讲求启发式、引导式,老师喜欢点到为止,课堂时间就显得很紧凑,一天的课时也不长,往往下午三四点钟就放学了。孩子们可以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可以去参加种类活动,也可以早早回家。到家后,不多的作业很快就能够完成,其余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

中国“择校”,美国“选校”

在许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择校”意味着前途,意味着命运,意味十年寒窗的归宿。

用得最多的词之一是“选择”,学生们面对的选择太多了,这正是美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理,“选择”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课堂上探讨,也要讲究纪律,老师最后要归纳总结。同时,一些任务往往需要课下学生自己完成。

在美国,课堂讲授大都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的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在研究中往往会走弯路,也有学生为了弄懂一个问题,自己便离开座位到教室边上的书架旁查阅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