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说了一个有关孩子的不幸消息:某区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前不久跳楼身亡。据说这名学生学习非常好,曾经是全年级第一,就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自己无法承受压力,于是选择了自杀。由于完全没有在任何正式渠道查到此事,这里不妨将其当作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说开,谈点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如果拿学习跟运动项目比,它最像什么?百米?跳高?好象都不大像。要我说,学习像长跑,尤其像马拉松。你看像不像:有大家一齐出发的相同起点,也有漫漫途中激烈异常的你争我赶;有半途而废的遗憾的失败者,也有笑到最后的冠军亚军和坚持到底的参与者……简直是太像啦!
跑马拉松需要速度么?也需要,也不需要。说需要,是因为如果想要好的成绩,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说不需要,是因为无论体力有多好,也无法保证能够一路高速狂奔到终点。我不否认马拉松比赛中的确有从始至终一直保持领先的强人,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可能在最后阶段,第一阵营都还紧紧搅在一起,伯仲难分。在马拉松的漫漫长路上,这会儿快一点,那会儿慢一点,这会儿领先了,那会儿又被人超了……都再正常不过。
考试是什么?不过是一种检验方式,用来检验老师的教学水平,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整个学生时代,都须经历无数考试。对学生本人来说,每一次考试一般来说都是:考前如临大敌,如履薄冰,考后或意气风发,轻松释然,或悔恨交加,痛苦万状。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除了极有限的几次所谓“决定命运”的考试之外,其余的考试,在我们的记忆中究竟留下了多少痕迹,对我们的整个生命又有多大意义呢?即便是那些“决定命运”的考试,也未必是我们获取人生幸福的唯一钥匙——有多少似乎被考试决定了命运的人,最终却把自己的命运和幸福,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如果用马拉松来作比,其实几乎每一次考试都像个人在半途中的速度和排名。学习跟马拉松一样,唯其过程漫长,才尤其需要耐力,才尤其需要韧劲,才尤其需要不计较一时半刻的领先与落后。一回领先就想回回领先,十回领先就想永远领先,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没有必要。我不敢说考试不重要,但至少不应当比生命还重要。因为学习、因为考试而无谓葬送生命,这样的习不学也罢,这样的试不考也罢。
学习像极了马拉松,但也不太像的地方。马拉松作为运动项目,有着冠军至上的规则。而学习则不然,第一名是好学生,第五名、第十名未必就不是好学生。高考状元是优秀的,比状元少十分、二十分甚至一百分的也未必就不优秀。我极赞赏贝贝她们学校的作法,对孩子的排名处理得非常低调,避免孩子为名次所累,无谓地背上包袱,承受无端的压力。人不能不求上进,孩子的学习更不能不争上游。但求上进、争上游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不要第一,但我们决不可以不要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