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聪明的故事"之四)
本人是教育学的门外汉,从没有受过此方面的系统训练。今天在这里唠叨的,也不过是辅导孩子学习字经得到的些许经验和体会,纯属个人认识,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并欢迎大家深揭狠批,不吝赐教。
首先,先字后词。我主张从学龄前起就通过类似字经的形式,让孩子先接触“字”。与现在方法不同之处就在于让字词分离,减轻学习的难度。
其次,循序渐进。前文所述字经,作者的确下了很大工夫,但缺陷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内容失于艰涩,不适合幼儿阅读特别是理解,二是分层次方面似乎做得还不够好。如果要我做,不妨以一二年级或者一二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为准,集中找些现成的字经材料,比如唐诗宋词,以及其他经文,或者也可自己编些比现有字经更通俗些的短句诗。早则可由学龄前儿童来背,晚则安排在一年级时背。然后通过相关读本的配套,把集中背下来的字赋予相关信息,确保孩子掌握。上到二三年级,则安排背含有四五六年级大纲要求的生字的字经材料,再进行配套巩固。
第三,尽早突破识字关。目前的识字方法,往往让孩子在上初中以后仍有相当不少的字不认识,相当不利于扩大阅读面。运用类似字经识字法,力争让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基本上把常用的几千汉字都能够“认”下来,即,知其基本含义,识其字型,会其读音。这样,孩子可以比较早地就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益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保证孩子达到足够的阅读量。
近些年,关于孩子读传统经书的利与弊之争相当激烈。赞同者主要不是从识字的角度,而是从通过读经让孩子从小打下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方面来说的。因其与文中所涉内容不是一个范畴的问题,加上我对其也没有做过什么专门研究,也就不便就此发表什么意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