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小草在你最不希望的地方长出来

(2007-03-28 21:46:27)
标签:

育女辛经

育儿

限制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苦恼日增。诸多苦恼中,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问题可以说是苦恼中的苦恼。下面的说法可能不怎么科学,但多少能说明点问题: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其生活,基本是以体力付出为主;上学后到十岁前后,家长既要关照孩子的生活,又要费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活动,这种付出算是脑体结合了吧;等孩子长到十岁以后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对家长的依赖趋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膜开始出现——这个时候家长所需要付出的,主要就是脑力了。

    说起半大的孩子,家长往往心情复杂,一言以蔽之:“又懂事又不懂事。”或曰:“有时特别懂事,有时特别不懂事。”作为孩子,这其实再正常不过了。长到十多岁了,孩子仍然诸事不懂二浑不吝,我们说他“幼稚期长”;但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老气横秋老谋深算得像个成人,那又多少让人感到有点害怕。《红灯记》中李玉和有句著名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直被作为正面的意思来理解,我却从中品出了某种令人不安的味道——必定是过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孩子的天性,使其思想过早地成熟,而这种早熟伴随的难免不是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漠甚至仇视。

    懂事又不懂事,是正常孩子的正常表现,但对家长来说,却常常是苦恼之源。解除苦恼,要做的事很多,首先不妨对这种“懂事”和“不懂事”作些分析。一般来说,孩子一旦在某件事上“懂过事”,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如果再表现出“不懂事”,家长会很自然地认为孩子在找碴,是无理取闹。这种想法说明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不了解特殊而微妙的孩子心理。从道理上讲,理解一般性的是非问题对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并非难事,但要将其付诸实施却是需要条件的。道理懂,也能照着去做,这就是家长眼中的“懂事”;道理懂,却偏偏不照着去做,这就是家长眼中的“不懂事”。

    孩子为什么会表现出“不懂事”?挂一漏万地罗列,大概有这样一些:一是对家长提要求时的态度不满;二是孩子自己正处于心烦气躁状态;三是对“所懂之事”的是非问题产生质疑。可能还有,不再一一列举。这些问题尽管反映在孩子身上,但家长要负的责任一点都不比孩子小。不信么?听我一一道来。

    孩子基本上都是“顺毛捋”——同样的要求,家长好好说的时候孩子往往容易接受,恶言恶语怒声怒气则孩子就会产生抵触。这就是所谓的“对家长提要求时的态度不满”。不少家长并不注意这一点,自己心情好时可能说话态度还好些,心情不好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孩子听不进去,不知家长想过没有,您自己就一点责任也没有么?

    再说孩子的心情。跟我们大人一样,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活动,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特别在心理断乳期,无缘由的逆反情绪会时常出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特别是提醒或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孩子已经处于很焦燥的状态了,您还要上去添把火,这不等呛呛起来还等什么呢。孩子自身正处于心烦气燥状态,家长聪明的做法是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待其情绪稳定下来再说。

    孩子对“所懂之事”的是非问题产生质疑,会让本来“很懂事”的孩子突然变得“很不懂事”。这方面的表现,常常会让家长感到极其困惑。按照常理,家长只要思维正常,对孩子的要求肯定会是正面的。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主动教育孩子不要用心学习,更不会鼓励孩子去偷,去抢,去说谎,去欺负别人。但在实际当中,与家长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孩子却大有人在,不光是前述的所谓“不懂事”行为,更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令人痛心地误入歧途,就远不是“不懂事”了。家长感到委屈,也觉得纳闷,却从没想到是自己在对孩子的是非问题教育方式上出了毛病。孩子对待家长的教育和批评,不仅“听其言”,更是“观其行”。试想,您一方面教育孩子要遵规守纪,另一方面当着孩子的面强闯红灯、随地吐痰诸如此类,您会使孩子形成什么样的是非观呢?要求孩子做到的,有时家长不一定非要做到,也未必能够做到,但至少不要公然反其道而行。这是底线。

    孩子大了,家庭以外的影响,包括社会的影响、同学朋友的影响等都会越来越大。家长对此要高度关注,保持警觉。有许多家长感慨,自己苦口婆心费尽口舌,既能正面教育,又能以身作则,可忙乎半天,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还抵不上外人一句话的威力大。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家长没有得到孩子的充分信任,不能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不会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只有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孩子才愿意与您沟通和交流;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您才能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哪些想法是正确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只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了,才能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即使不能完全接受,至少能够心平气和地听你说下去。

    培养孩子,就像培育草坪,需要有园丁般的耐心、技艺和智慧。放任不管,会让草儿无节制地蔓延,而过于限制的结果,则可能会使草儿在你最不希望的地方悄悄地萌生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