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威尼斯马可波罗警察 |
分类: 散文集《风中私语》 |
我在威尼斯最喜欢做的有两件事。一是晚上坐在圣马可广场的酒座听音乐。拿破仑把圣马可广场称为欧洲最大的沙龙。广场的四面都是建筑,所以给人一种院落的感觉,说它是沙龙一点也没错。这个欧洲最大的沙龙在旅游旺季时每天晚上有三个带乐队的露天酒座。一般来说总是坐不满,因为饮料单上标出的价格比较吓人。很多游客就站着听音乐。这三个酒座基本上不同时演奏,所以这些游客可以走来走去,哪里音乐响起来了,他们就往哪里去,是一群游动的听众。我比较喜欢踏踏实实地坐在一个地方听音乐,每次都把饮料单研究很长时间,很困难地从中间挑出一种价格比较能接受,而且味道也不坏的饮料,然后就踏踏实实地在那里坐到半夜。乐队演奏得很认真,并且兼顾到各路人马的品位,拉的曲子都是雅俗共赏,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第二件事是逛玻璃制品店。橱窗里总写明是那个著名的玻璃制品小岛上的东西,是手工做的。在欧洲一说到是手工做的,好象档次立时高了许多。那些晶莹璀璨的玻璃手镯,项链和挂件等,在威尼斯小街的小店里显得格外迷人。心里明白自己早就不是小姑娘,不大有适合戴这些东西的场合,但忍不住还是要买。一边买,一边告诉自己,这套配那条蓝裙子,这套可以在穿黑西装的时候戴。买回家去放几天以后再拿出来看,就会奇怪自己怎么当时会买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做这些事情的间隙,是要去看一两处名人住过的房子的。因为威尼斯的房子都是一样的感觉,只有和某个名字结合起来,才会获得特别的意义。最近一次去威尼斯因为第一顿饭是在一个叫做马可波罗的饭店吃的,就想起来这原本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这里的飞机场也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于是就想去看马可波罗的旧居。
我们问服务生马可波罗的旧居在哪里。他说离这里很近,指手划脚地说了一通,也没有听明白。只觉得象听了一段歌剧。然后问他马可波罗是谁,他说他不知道。我们以为他开玩笑,再问他几句,才明白他是真的不知道马可波罗。小东西居然这么不学无术,所以只能端盘子。而马可波罗饭店的饭也难吃无比,想来元朝的时候更加难吃。因此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马可波罗那时候到了中国就赖下来,从扬州吃到杭州,乐不思归。
在威尼斯的旅游书上找到了马可波罗故居的描述,于是就按图索骥找过去,到了理亚脱桥下的广场那里,突然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是该往左还是往右。
因为徐果同学懂的语言比较多一点,就派他去问警察。广场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警察,俊男美女的,腰里挎着枪,一脸无所事事的样子。在徐果同学去跟警察纠缠不清的时候,我们在那里拿着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继续研究。
徐果同学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说警察不知道马可波罗住的房子在哪里。我说你是不是没问清楚。他说他问了,警察甚至连马可波罗是谁也不知道,警察告诉他,马可波罗是飞机场。就在徐果同学准备向这两个马可波罗故乡的警察解释马可波罗是谁的时候,那女警察拍拍他的肩膀,让他该去哪里玩赶紧去哪里玩,说他离开威尼斯的时候反正得坐飞机,自然就会到马可波罗飞机场的。
我们于是决定走自己的路,让警察歇着吧。我们左拐,经过一个老的邮局,见到一个教堂,再右拐,然后走进一个院子,那就是马可波罗的旧居了。我们在那里待了没一会儿,就来了两个说英文的旅游团队。那导游把马可波罗去亚洲旅行和在中国停留的年份月份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等我们出来的时候,那两个警察还是象刚才一样男俊女秀地站在广场上,开开心心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
我想,这些警察真应该下岗去培训,而且立马就去。我们南京的警察虽然不一定知道秦淮八艳住在什么地方,问他们秦淮河在哪里,他们没有一个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