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捉蟋蟀的男生

(2013-11-13 12:13:49)
分类: 我的散文

  捉蟋蟀的男生

          曹 

  捉蟋蟀的男生


 

男生、女生,小学就不平等。

女生听话,功课好,老师喜欢女生,尤其是男老师,喜欢穿戴整齐,长得好看的女生。

我们是一群衣冠不整的脏兮兮的小男生,都是丑小鸭。但我们有我们的乐趣。

我们的乐趣,女生不能分享,老师也不能分享。女生的乐趣是踢毽子、跳橡皮筋,我们的乐趣是捉蟋蟀、斗蟋蟀。

是“黑头将军”,还是“红头元帅”?“竹管筒”怎么做?“蟋蟀草”怎么用?他们都不懂。

我们开始养的蟋蟀,大多数是买来的,卖蟋蟀的地方很多,比较集中的有大菜场、小菜场;菜卖完了,就卖蟋蟀。在一片空地上,会有人蹬在地上,一个摊子,一群孩子,垒几只草盆,卖从乡下捉来的蟋蟀。

最便宜的小蟋蟀,五分钱一只,但是我们是连五分钱也拿不出的,只能听听蟋蟀的叫声为快乐。

于是商量去捉。大扁说,要去郊区有大蟋蟀的地方捉;二扣子说,要去蟋蟀多的地方捉。但哪里的蟋蟀呢才又大又多呢?大扣子说:“七宝”。七宝的蟋蟀须长、退粗,力气大,斗的时候,是“地板牙”,像推土机似的,把对方的“朝天牙”顶到盆边一摔,对方就不能动了。好。好。真好。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那时大热天,没有空调,我们都睡在弄堂里。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偷偷地起来,带上昨天晚准备好的手电筒、竹管筒和捉蟋蟀的丝网出发;没有竹管筒的孩子,带几只火柴盒,一只火柴盒装一只。

《十万个为什么》上面写,听蟋蟀的鸣声时,要捂起一只耳朵,否则你无法确定蟋蟀到底在哪里。两只耳朵听,结果,四面八方都是蟋蟀;弄不清方向,我们是看过《十万个为什么》才来的。

打着手电筒,借着星光,在农民的屋前屋后和田里转来转去,听蟋蟀的鸣叫确定方位。

声音就在一块断砖底下。

初次往往没有经验,翻砖的时候,用力过猛,经常是砖一翻开,蟋蟀就蹦跳出来,无影无踪,或者,钻到更深的草丛里去了。因此,必须小心翼翼翻,这使我们对每一块砖,每一段声音,每一只破瓦罐都充满了期待。

蟋蟀喜欢躲在墙根,或是瓜棚豆架下面,捉蟋蟀的时候,要挖农户的墙脚;或者在瓜棚豆架下面展开围剿,几把螺丝刀一起开火,挖的挖,拔的拔,有的蟋蟀很狡猾,躲在洞里不肯出来,我们就用水淹。没有水的时候,我们就把大家叫来,站成一排,对着蟋蟀洞撒尿;那时,蟋蟀就会跳出来,捉住一只带尿的蟋蟀,也是合算的。因此,捉蟋蟀不能带女生,你就知道原因了。

只要运气好,一个晚上,总能捉个八只、十只的。

为了捉蟋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脸上经常被毛毛虫刺的红一块,紫一块的,也不知道在哪里遇上刺毛虫,只觉得脸上又痒又痛。

有时,蟋蟀没有挖出来,挖出条蜈蚣,张着数不清的脚,爬到你的裤脚管上;吓了我们一跳;有时挖出一条蛇,胆小的孩子便“哇啊——”地一声,站起来就跑,连捉蟋蟀的工具也扔下不要了。

我们捉过蟋蟀的地方总一片狼籍,瓦罐子碎了,农具四脚朝天,瓜豆根翻出来,农民的墙角被我们挖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洞。

狗一叫,农民就起来捉小偷。农人在后面追,我们在前面逃,绕着圈子,从一个村子逃到另一个村子。

天大亮了,我们带着“战利品”一路学蟋蟀叫回家。因为竹管筒太窄小,蟋蟀关在里面无法伸展,时间长了,会丧失战斗力。因此,赶紧将竹管筒、火柴盒里的蟋蟀,一只一只地往空茶缸里倒,里面放上毛豆、辣椒、米粒和水,让它们养一养。

倒的时候,我们脸上的表情比捉蟋蟀还紧张;不是怕蟋蟀逃走,而是太遗憾了。倒一只,我们就会——“哎呀”一声——高叫:“倒霉。倒霉。”

——因为捉住的,总是小蟋蟀;逃走的,才是大蟋蟀;那些金翅虎头的大蟋蟀,你越想捉,越是捉不到——以后很多事情都一样,越想做的事情,越是做不成——我们一生都有这样的遗憾。

养蟋蟀要有盆,我没有盆。直到小学毕业,才用妈妈给我看小人书的钱,买了一只廉价的泥瓦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