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旭
曹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06
  • 关注人气:1,5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品集注》5

(2009-02-04 09:41:50)
标签:

中国古代文论

·

《诗品》研究

分类: 我的著作
《詩品》對後代詩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在詩歌發生論和本質論上,《詩品》所倡導的「吟詠情性說」,啟發了歷代詩論家,由吟詠情性本質出發,詩當「直尋」、「即目」,不貴用事,要與文符、奏議等文體相區別的說法,成了後世論詩的圭臬。至清代,性靈派的代表人物袁枚論詩絕句還說:「天涯有客好聆癡,誤把抄書當作詩。抄到鍾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章太炎《國故論衡.辨詩》亦稱:「尋此諸說,實詩人之藥石。」在詩歌發生論中的「人際感蕩說」,更具獨創之見,為後人普遍接受。

    鍾嶸提出「文」與「質」;「風力」與「丹彩」;「骨氣奇高」與「詞采華茂」結合的詩歌美學,由《詩品》確定的「滋味說」,強調審美的「文已盡而意有餘」的「詩歌餘味觀」,都無不影響後人。在唐代,通過《河嶽英靈集》和《中興間氣集》等向全唐詩輻射。

    在批評方法上,《詩品》對後世的影響也同樣重要。《詩品》被推為「百代詩話之祖」。明毛晉汲古閣本《詩品》跋稱鍾嶸「一時頗號知言」;稱《詩品》為「詩話之伐山」。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稱:「詩話之源,本於鍾嶸《詩品》。」孫德謙《雪橋詩話序》也說:「詩話之作,於宋最盛……尋其意制相規,大抵皆準仲偉。」如果說宋人詩話與《詩品》有什麼區別的話,這就是毛晉跋所說的:「宋人詩話數十家,罕見其嚴毅如此。」亦即孫德謙所說宋詩話「精識不逮」和郭紹虞先生所說「《詩品》是文學批評中嚴肅的著作」,而以歐陽修發其端的詩話卻是「資閑談」的詩話雜碎。鍾嶸所獨創三品論詩的方法,後世亦群起仿效。唐代皎然《詩式》的某些品藻形式,即與《詩品》類似,起句冠「評曰」二字,即與《吟窗》一系《詩品》相同。宋人劉克莊評唐詩,亦品其高下優劣。明代顧起綸的《國雅品》評詩,更模仿《詩品》,分「士品」、「閨品」、「仙品」、「釋品」、「雜品」五品。就追溯源流而論,唐代張為的《詩人主客圖》亦從《詩品》取法。李調元《序》之,稱「宋人詩派之說,實本於此。求之前代,亦如梁參軍鍾嶸分古今作者爲三品,名曰《詩品》。」可見其旨一斑。

    《詩品》不僅對我國齊梁以後的詩論產生影響,還流布海外,對日本的漢詩,特別是和歌,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天長四年(八二七),良峰安世等總其成的日本漢詩《經國集序》中,就有模擬《詩品》成句的痕跡,表明其時已有傳入的可能。試以《經國集序》與《詩品》辭句相比較:

 

 (一)譬猶衣裳之有綺縠,翔鳥之有羽儀。(《經國集序》)

          ······  ······

衣被之有綃縠。(《詩品.晉黃門郎潘如翔禽之有羽毛,岳》)

            ······  ······

 (二)琬琰圓色,則取虬龍片甲,麒麟一毛。(《經國集序》)

                    ·········

          文采高麗,並得虬龍片甲,鳳凰一毛。(《詩品.晉中書潘尼》等)

                    ·········

 (三)清拔之氣,緣情增高。(《經國集序》)

      ····

          善為淒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詩品.晉太尉劉琨》)

          ····

 日本寬平三年(八九陸奧守藤原佐世奉敕編纂《日本國見在書目》。《書目》的「小學家」和「雜家」類中分別著錄:

         《詩品》三卷

《注詩品》三卷

 這說明:鍾嶸《詩品》在我國中、晚唐之際傳入日本。此後,便通過紀貫之鋪設,由《古今和歌集序》為中介的道路影響日本和歌。《詩品》「吟詠情性」的詩歌主張,「四季感蕩」和「人際託怨」的詩歌發生論,「風力」與「丹彩」結合的文學理念和美學思想,在漫長的時期裹,與日本民族文化、審美心理融合,已和諧地進人日本民族獨特的美學結構之中,成為日本和歌精神與日本民族審美積澱——「雅、佗、寂、物之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了解《詩品》東漸及對日本漢詩、和歌的影響,正可考察中國文論走向世界,影響和形成「周邊文明」、「衛星文明」的歷史進程〔二七〕

   《詩品》對後世的影響,事實上是後世對《詩品》的接受。在影響和接受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某種拒斥和批評。對《詩品》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源出」問題,二是品第問題。

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三說:「吾攬鍾記室《詩品》,折衷情文,裁量事代,可謂允矣。詞亦奕奕發之。第所推源出何者,恐未盡然。邁、凱、昉、約濫居『中品』。至魏文不列乎上,曹公屈第乎下,尤為不公,少損連城之價。」清代王士楨《漁洋詩話》說:「鍾嶸《詩品》,餘少時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謬不少。嶸以三品銓敘作者,自譬諸九品論人,《七略》裁士。乃以劉楨與陳思並稱,以為文章之聖。夫楨之視植,豈但斥鷃之於鯤鵬耶!又置曹孟德『下品』,而楨與王粲反居『上品』。他如『上品』之陸機、潘岳,宜在『中品』;『中品』之劉琨、郭璞、陶潛、鮑照、謝朓、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 『下品』之徐幹、謝莊、王融、帛道猷、湯惠休,宜在『中品』;而位置顛錯,黑白淆訛,千秋定論,謂之何哉!」

對於陶淵明,則既有源出問題,又有品第問題。陶淵明源出應璩列入『中品』,更遭後人非議。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說:「然論陶淵明乃以為出於應應,此語不知其所據。」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鍾嶸評淵明詩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余謂:陋哉,斯言豈足以盡之!」明閔文振《蘭莊詩話》說:「其『上品』十一人,如王粲、阮籍輩,顧右於潛耶?論者稱嶸洞悉玄理,曲臻雅致,標揚極界,以示法程,自唐以上莫及也。吾獨惑於處陶焉。」

好在對品第高下,三品升降問題,鍾嶸早有預見,並申明在先:「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變裁,請寄知者耳。」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為鍾嶸辯解說:「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然梁代迄今,邈逾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但紀昀也以為:「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章學誠《文史通義》則又為鍾嶸辯解說:「鍾氏所推流別,亦有不甚可曉處。蓋古書多亡,難以取證。但已能窺見大意,實非論詩家所及。」清初錢謙益《與遵王書》也說:「古人論詩,研究體源。鍾記室謂李陵出於《楚辭》;陳王出於《國風》;劉楨出於《古詩》;王粲出於李陵,莫不應若宮商,辨如蒼素。」至於陶淵明,實「篤意真古」,「世嘆其質直」。在通俗質樸、被目為「田家語」的白描風格上看,陶詩與應璩詩確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二八〕。在鍾嶸以前,顏延之為陶淵明作誄不提陶淵明的詩歌創作,北齊陽休之說陶淵明「往往有奇絕異語」,但「詞采未優」。與鍾嶸同時的劉勰《文心雕龍》和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都曾列舉大量晉宋詩人而不提陶淵明(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提及陶淵明,但為偽作)。沈約《宋書》置淵明於《隱逸傳》而未授予他詩人的桂冠。在中國批評史上,第一次認識陶詩,並對陶淵明作高度評價的是鍾嶸《詩品》。蕭統、蕭綱兄弟嗜愛陶詩,總體評價亦與鍾嶸類似,其「余愛其文」「尚想其德」,實為祖襲鍾品「每觀其文,想其人德」而來。從《詩品》、二蕭,由唐迄宋,至蘇東坡甚至置淵明於李、杜之上,陶詩之顯,當首推記室之功。後世責難,多出誤解〔二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