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信封”带来的烦恼
(2009-06-24 11:20:45)
标签:
世相杂谈百姓民生标准信封信函投递邮局查询杂谈 |
分类: 世象杂谈 |
“标准信封”带来的烦恼
李晓东
随着信函投递的分拣自动化,邮政部门要求一律使用统一规格的“标准信封”。这本来是使用中一件好事,但在规范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一点小小的烦恼:
一、单位自行印制的(标准)信封被退回
单位印制了许多落款单位名称的“标准”信封(据印刷厂介绍,已与邮局协商同意),我将其与真正的“标准信封”相比,长短宽窄丝毫不差。于是,我继续使用单位的“标准”信封。但是,信发出后,很快被邮局盖了“请使用标准信封”的戳记退回。
带着一百个不理解我去邮局查询,被告之:“信封左上角,写编码的红框格距离不对。”我疑惑就那么一点的误差竟也被“明察秋毫”了?况且,我所在的小县城,好像根本没有完全用机器自动化检索,大量的还是靠手工捡信……
后有同事告诉我:“红框格距离不对”那是借口,关键差在信封的后面没有“邮电局监制”的字样。认真观察,果不其然。只要印有“某某邮电局”的字样,即使长短、宽窄都不符合其要求的“非标准信封”,也照样好使。于是,我又好信儿地把不同地方、不同印刷厂印制的信封仔细作了一看比较:竟发现不仅规格不统一,而且编码框格也不一致。这时,我才信服了同事的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上”的判断。原来只要印有“xx邮电局监制”的字样,即使“非标准信封”也好使。看来我只有到邮局买信封,一切矛盾才能化解……
二、“标准信封”与“标准信纸”不匹配
标准信封的长是17.5厘米,而信纸的宽却是19厘米,若将信纸横着三摺后,放入标准信封则宽窄有余,而长短不足;若是将信纸横竖四折摺后,信封倒是宽大了不少,但信纸却厚了许多。如果邮寄的是一两页的家书还好,倘若是七、八页的文稿,便会将信封鼓胀得要破裂……这时的我,便会十分怀念昔日旧式的信封,瘦瘦的、长长的。将信纸横着摺成三摺,平平整整地。到收信人手里也舒展地没有一点皱褶。这时我便会诅咒标准信封的设计者,为什么把标准信封设定成这种长不长不短的规格?难道他不知道中国信纸规格?还是只考虑与国际接轨而忽略了我国信纸的特色?
再往深处想,也许那分拣机是“进口的高科技”?人家已经把信封的大小宽窄设定完了,不能再改?如果如此,那么能否把我们现今使用的信纸规格做一下改革呢?这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只消按标准信封的长度,来确定信纸的宽度即可。我试着比量了一番,还好,经“改革”后的信纸,比它原来的老样子要“苗条”一些,但显得精神,只是我这臆想不知能否得到多数人的同意。
这篇短文,是十几年前邮政部门刚刚实行信函分拣自动化时写的。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基本意思好像并没有根本改变……
欢迎浏览点评我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