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流浪自学中成长起来的高尔基(一)

(2008-10-08 16:55:42)
标签:

作家高尔基

家庭教育孩子

勤奋刻苦

望子成龙

兴趣和成才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在流浪自学中成长起来的高尔基(一)

 中耀

高尔基是是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列宁称赞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切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的家庭。

他的祖父曾在沙皇时代当过下级军官,因性格残暴曾被降职,他的妻子、儿子也常常遭到他的打骂。

高尔基的祖母在他9岁时故去了,他的父亲马克西姆·萨瓦季耶维奇·彼什科夫,由于不堪父亲的惩罚,从10岁到17岁,曾离家出走5次,最后一次逃离成功。

高尔基的父亲心灵手巧,开始在一个木器店学徒,20岁时成了一个木工能手,他还会裱糊和装饰手艺。22岁时他成了伏尔加轮船公司驻阿斯特拉罕轮船营业所的经理。

高尔基的母亲叫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卡西林娜,她为人聪明、善良。高尔基三岁时染上霍乱症,在父母的积极医护下病好了;可父亲却传染上了霍乱故去了,母亲因此不喜欢高尔基。为了维系生活,母亲带高尔基回到下诺夫戈罗德的娘家寄居。

高尔基的外祖父卡西林文化水平不高,曾经在伏尔加河上做过纤夫,以后自己开染坊,挣了不少钱。高尔基的外祖父是个暴虐和贪吝的人,两个舅舅也好不了多少,家里经常为琐事吵架、斗殴。

高尔基的母亲这次回来,两个弟弟怕她参与分家,所以这也成了家庭争吵的原因之一。高尔基的母亲只好再次离家出走,高尔基在家里成了没人喜欢的孩子。幸而心地善良的外祖母常常护着他,晚上和他睡在一起,给他讲了许多故事,背诵了许多民间诗歌,这对高尔基起了很好的文学启蒙作用。

母亲再次回来,在高尔基7岁时,送他上了小学。5个月后高尔基因为出天花又休学了。后来,母亲再嫁给一个贵族大学生,还把高尔基送进库纳文诺学校。

因为高尔基没有《新旧约使徒传》书,还因为他学老师的口头语,所以老师要把他赶出学校。恰巧主教来视察,发现高尔基很聪明,能用诗体背诵民间故事(外祖母教的),很喜欢他,使他得以保留学籍。

高尔基的继父是个“绣花枕头”,一天穿得整整齐齐却不务正业。爱赌博,还常常打老婆。有一天,他又打高尔基的母亲,高尔基实在气不过,就拿起桌上的切面包刀向他腰部刺去。这样,高尔基被送回外祖父家。

高尔基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母靠织花边挣钱过日子,生活很贫困。高尔基每天要到各处去捡破烂卖......把钱交给外祖母贴补家用。同学嘲笑他,但他学习很好,还得到过学校的奖状......但后来终于因为家贫而辍学了。

1879年夏天,高尔基的母亲患急性肺结核死去了。11岁的他由外祖父送他去学徒。主人只是象用奴隶那样叫他没完没了的干杂活,走了两家并没学到什么。

后来,他来到船上当洗碗工,他的顶头上司是位叫米哈伊尔·阿基莫维奇·斯木雷的厨师。这个人表面很凶,但心地善良。他有个大皮箱,里面装了不少书,没事的时候常常让高尔基给他读书。他听得很认真,听到感人的地方还流泪,听完书后还发表议论......他告诉高尔基一定要多读书,做好人......高尔基就从他这里读了许多书,并且养成了读书习惯。

1880年秋天,高尔基又回到他第二次当学徒的绘图师谢尔盖耶夫家,这时他对读书已产生了强烈兴趣,他到各处去找书,凡是到手的书他都读。主人不让他看书,他就在夜里等人们睡着以后,他就起来借神龛的长明灯读书,有时还点上一根蜡烛。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她的蜡烛都有数,甚至长短她都做记号。实在没办法,高尔基就借着铜锅映出的月光看书。有一次因为读书入迷竟把茶具烧坏了。毒狠的老太婆用木柴打他,竟把木柴上的刺打进他的肉里,后来不得不到医生那去治。

医生从他身上拔出42根木刺,有的地方已经红肿发炎。医生气愤的说:“你应当到法院去告她......高尔基没这样做,只要求工作完了准许他看书。

高尔基在读书中进入种种不同的境界,他的精神世界拓宽了,书中悲惨的生活使他了解和嫉恨社会的黑暗和不平;书中的乐事帮助他度过那难以忍受的苦日子和人世的忧患。他在回忆自己少年读书时的情形说:

“罗坎博尔(法国作家彭桑·杜·特里尔小说中的人物)教导我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对环境的压力绝不屈服;大仲马笔下那些人物启发我树立一种献身于某种重要的伟大事业的态度。作为被一个傻头傻脑的工作折磨着的孩子,作为一个受尽愚蠢辱骂的孩子,我为自己立下了神圣的誓言:长大时一定要帮助人们,忠实的为人们服务。”

以后几年的时间里,高尔基换了很多地方和工作,他还是坚持读书,后来他还常常给人们读书听。他读的书更多了。

高尔基读书相当多,他对书 有深刻的理解,他是世界上谈书谈得最多和谈得最深刻的人。他在《我怎样读书》中说:“我在14岁左右学会了自觉的读书”“书籍使我的智慧和心灵受到鼓舞,帮助我从生活的泥沼中爬出来。如果没有书籍,我会在泥潭中被庸俗窒息而死。书籍渐渐扩大了我的眼界,它告诉我:人们在世界上完成了多少丰功伟业,并为此接受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苦难。”

高尔基在《谈读书》中说:“每当读到书籍,我不能不怀着最深刻的激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凡是我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要归功于书籍”他诚恳的告诉人们“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正直的、有理性的人。惟有这种人才能真正热爱人类、尊重人的劳动、衷心的赞美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的成果。”

他谈得多好!多深刻!让我们接受他的建议,也热爱读书,坚持读书,在读书中成长起来吧!

由于读书,高尔基有了新的、更高的人生理想,虽然他生活条件很差,但是他一心想到大学里去读书。

1884年,高尔基怀着自己的理想到俄罗斯东部一个文化中心城市——喀山去了。喀山有博物馆和各种文化教育机构,皇家喀山大学也设在这里,这里还是当时革命者和很多知识青年集聚之地。

高尔基开始住在他认识的一个中学生家里,那家也很贫困,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高尔基心情特别沉重,于是起大早去找工作,在大风雨的时候,他在一个地窖里避雨,他想:自己上大学不过是一个梦罢了,但我并不期望别人带给我幸运,生活中困难是很多的,人在越困难的环境中越应当坚强,人就是在逆境中不断和困难做斗争而成长起来的......

高尔基来到伏尔加河码头,走进流浪汉和装卸工队伍,他很容易和他们打成一片。这些人生活很苦,饥一顿饱一顿,居无定所,有时就在桥下过夜。但他们的生活坚强而乐观。

高尔基认识了一个印刷厂的夜班校队员古里·普烈涅夫,他让高尔基到自己那里去住。他的条件并不好,简陋的屋里只有一张木版床,晚上他去上班,床就让高尔基睡,白天他睡觉,高尔基就到各处去找杂活干。

古里认识地下革命者,高尔基还给他们传递过信息,后来他还要古里介绍他参加革命活动。

以后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个杂货店的小老板安德烈·捷林科夫。这个人因小儿麻痹症,一只胳膊是残疾。但这个人思想很进步,他有一个地下图书室,藏有很多青年人日积月累存起来的革命内容的禁书还有手抄书,很多进步青年都到他这里借书看......

安德烈还给知识青年、革命者提供开会争论问题的地方。高尔基有时也听他们争论......这样一来他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单纯的只为自己着想,也开始更多关心他人。

秋天,高尔基又找到一个做面包的工作。面包房设在地下室,不见阳光、阴湿,一天要干14个小时,工人受着严酷的剥削。高尔基给他们读书,也给他们讲革命道理,但这些人不接受高尔基的道理,认为是老板给他们工作、给他们饭吃。

 

重视孩子品格的培养 (2008-10-04 12:25: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