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早慧育儿成才聪明兴趣智商孩子天生教育早期教育成绩科学育儿书籍理想家教成功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书迷”就是特别爱看书,看书入了迷的人。
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书给人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能提高人的智力。读书能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书读多了能使人“学富五车”而成为知识型人才。
书可以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净化人的心灵,从而引导人走上人生的光明道路。
读书,好比与老师、专家交谈。不仅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是,能深刻了解这其中道理的人不多,真正的“书迷”更少,因入迷读书而成才的人不少,可以说多数成才者都是迷恋读书的人。
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一、儒家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个“书迷”。他说自己:“学而不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有人称他是“先知先觉”的大圣人。孔子诚恳地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整理了“诗”“书”“易”“礼”“乐”“春秋”用于教学,工作量十分大,他都昼夜不舍,着迷的去做。《易经》更深奥不好读,但孔子反复阅读,以致把串竹简的皮绳都弄断过多次,留下“韦编三绝”的成语,孔子所以成为圣人,完全是他读书“入迷”的结果。
孔子是从十五岁才“志于学”的,可见人从多大岁数学习都不算晚。
二、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是个“书迷”。他六岁开始识字读书,八岁入私塾。因为读了很多书,积累了许多学识,二十岁时他被推举到洛阳太学深造。王充仍然是勤奋读书不止,太学院里的书他都读遍了,王充仍然想博览群书。可他没钱买书,只好到洛阳各书店去站着读书。就这样,他天天坚持站着读了很多书。他后来写了一部包括85篇、20多万字的理论著作《论衡》,成为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三、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也全靠读书发展起来的。高尔基四岁丧父,只上过二年学,以后就到处流浪打工。但是他喜欢读书,他后来接触了许多知识分子,就更大量的读书。他是谈论读书感也最深刻的作家。他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是一个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书,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他这些发自肺腑、切身体验的话,充分表明了书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话,使我们深刻明白“书迷”与成才的关系。你想有所成就吗?那就努力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