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随笔:投资的澄明之境

标签:
六月冬眠六月随笔股票 |
分类: 六月随笔 |
投资的澄明之境
几年前,逛新华书店。在找金融投资书籍的过程中,看到文学书架上摆着一本书:《澄明之境》。一刹那,有种福至心灵的震撼。我情不自禁地走过去,翻开它,里面讲的,是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与诗歌境界之间的关系。
在金融投资圈子里浮沉多年,已经变得很浮躁,纯文学类的书籍,我是很难看得进去;而且,由于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少,每读一本书都带着功利,让我读一本和诗歌有关的书,更是味同嚼蜡。
但是,我还是买下了这本书,不为别的,就冲着书名。
关于“澄明之境”,很多人做出了不同角度的解读。于我而言,所谓澄明之境,就是“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那种通达。清楚规律、明白方向、知道得失,把自己从问题之中拔出来,坚持本性,独立思考,再做出判断,并展开行动。
就比如最近的股市。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股市无所适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让机构畏手畏脚,外资的杀进杀出让媒体颇为兴奋,*ST康得的违约和巨亏让市场充满悲哀,东阿阿胶这种白马股的爆雷让股民心生惶恐,美国股市的新高让沪指看起来十分可怜,携着雷霆之势袭来的科创板让冒险者展开幻想,高密度的新股发行让资金难以聚焦……这一切,纷纷扰扰,我们身在股市,想不浮躁都难。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股市如何找寻“澄明之境”呢?
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努力。
第一个层面:量力而行。看得清就奋战,看不清就休息。就像晚上走路,如果看不清楚前方,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站着不动,否则,很容易掉水沟、崴到脚、摔一跤。特朗普要干什么,经济形势怎么走,*ST康得是否得到严惩,科创板怎样运作,这些根本就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交易账户,随时可以选择空仓。
第二个层面:化繁为简。所有的政策、消息和资金的行动,到最后都会体现在技术面上。虽然技术面未必能指示未来的方向,但我们至少可以利用技术分析给自己制定一套操作策略。我个人一直很喜欢50日均线和MACD指标的配合,周期合适,成功概率较高。50日均线之上,大盘发出MACD指标,可以参与;50日均线之下,无论MACD是否金叉,都保持观望。如此,思路就会变得清晰,炒股就会变得简单。
第三个层面:登高望远。中国股民习惯于短线厮杀,浑然忘却股市投资的本质:价值。这也是受大环境影响,政策影响过大、公司业绩不稳定、机构炒作凶猛、股民贪怕急悔。然而,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因为自己脱离了舒适区,逼着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视众生。当我们从国际形势、国家计划、国运乾坤等宏观角度去研判股市,再辅以行业兴衰、公司质地,我们对长期走势有一定的方向,对中短期走势自然就会心中明然。
所以,让我们无所适从的、让我们畏手畏脚的、让我们心生惶恐的,往往不是眼前的人和事,而是自己的心未能达到“澄明之境”。我们都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惬意,其实羡慕的不是他生活得有多舒服,而是他的通达和透彻。
前一篇:六月随笔:今年六月,你冬眠吗?
后一篇:六月随笔:投资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