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力挽狂澜的政策
——“员工持股计划”之我见
今日市场讨论的最大热门新闻,无疑是“证监会拟推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这则消息被一些媒体解读为“救市新举措”,并且罗列了此计划的四大意义:分享公司发展成果、挖掘内部成长原动力、改变公司股东构成、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说得头头是道。
可是,此计划的实施,是否有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否有助于约束大股东减持?是否有助于滋生腐败和内幕交易?是否有助于更多的公司施行再融资?是否有助于更进一步破坏“三公”的威信力?这些问题,恐怕都不容易回答。
那么,这种持股计划对上市的影响如何呢?我们已经有先例:根据京华时报2007年7月9日报道,建设银行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当时有报道称,员工的认购价格约为3.6元/股,建行港股价格折合人民币5.3元/股,如果员工申购,可谓占足了便宜。其时,建行H股价格曾一度高达8.97元。对于员工而言,唯一的担心,就是限售期为三年,股价可能跌到认购价以下去。事实上,截止2010年底,建行H股价格基本在7元到8元左右,员工如果抛售,利润已经翻番。
我们可以将这种持股计划当做是公司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但对于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却是极大的不公平,相当于定向增发。而这种内部“定向增发”对于上市公司股票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看到的结果是,无论是建行H股,还是建行A股,员工持股计划丝毫不影响股价的持续走低,尤其是建行A股,现在价格约为4元,相比于2007年的高点,仍然是拦腰斩。
目前诸多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正在减持手中的股票,用以规避无法预知的风险。这时退出员工持股计划,无疑是将上市公司本身的风险转嫁给市场。如果员工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认购,上市司大股东手持原始股,没多少损失,顶多少赚,但却会让股市的“三公”口号被狠狠地践踏于脚下,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肯定是不公平的。
但是,无论如何,管理层还是推开了这扇门。我们不知道这种政策会在施行多久之后被叫停,但我们看到了管理层的确在想法子,歪点子不少。想这么多歪点子,要死很多脑细胞,肯定不是弄着玩的。我们认为,其背后有两层用意:第一,所掌握的权利有限或者执掌者魄力有限,不敢、不想或是不能对股市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只能敲敲打打扮演修理工;第二,时不时出台新政,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让股民在股市中赚钱,而是为了完成产业转型和金融改革,IPO、再融资自然少不了,同样是今天重要新闻的“新三板扩军获批,3年或分流A股5000亿”也是要实施的。
我们可以看各大媒体刊发“证监会拟推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这则消息后,广大百姓对此消息的评论,几乎没人较好,倒是招来诸多口水。一个政策的推行,让市场有如此多的非议,这样的政策对市场的正面影响也就有限了。相反,还会招来负面情绪,影响后续政策的实施效果。在2132点这个颇有争议、甚至一度当做政策赋予的“钻石底”附近,如果管理层不出台一呼百应、力挽狂澜的政策,那么大盘将在反弹无果之后,很可能要走出更凶悍化、更情绪化的下跌。
…………………………………………………………………………………………………………………
注1:六月冬眠侃股市,写我所想,仅供参考,有理无理,请一笑置之!
注2:每个交易日,笔者会在微博里写午盘简评和收盘简评,请看 六月冬眠微博(点击进入)
注3:前两周,我与贸大的陈老师团队共同举办了一次免费的呱呱课堂。为了方便发布通知,陈老师提供了两个Q群,很多朋友因我而加群。现在课程已结束,经协商,我已退出那两个群。即日起,那两个群中所发布的观点和内容不代表本人,敬请注意。去留问题,大家有权自己选择,谢谢大家支持!
参考阅读:
六月随笔:我只是个散户
推荐阅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原创系列)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实战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理念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书籍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