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散户
写了六年的博客了,慢慢地,写博,成了一种习惯。最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盯着几位我认为很不错的前辈,将他们的观点搜集、整理、转载,以便自己更好地学习和消化。后来,看得多了,就开始自己试着写。一写,就是六年。
在几年前,大约是2008年吧,当时新浪写博客的人还不多,我作为一个2006年就开博写博的人,有一些朋友赏光,守着博客看,当时的点击还不错,在新浪财经博客中,排名还比较靠前,于是,勉强被列入了新浪名博之中。再后来,进入上海益盟公司,得到公司领导和顶头上司俞老师的栽培,全国各地巡回讲课,俘获了不少的支持者。然后,受人民邮电出版社邀请,出版书籍《散户操盘实战兵法》,该书成为2009年卓越当当理财类书籍畅销书。于是信心膨胀,自以为自己是天纵英才,不到三十岁,就成为股市中受人追捧的明星。再然后,2009年10月,我离开上海益盟,自己创业,想要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想要成为股市中的“神”。
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很是颠簸,先后到了长沙、南京、上海、深圳、北京、宁波等地,最后,我又回到了上海。我是抱着去实践和学习的心态去的,可是,发现大多数公司都是玩虚的,也就是说,以销售为主。我脑子里装了一堆如何把产品卖给别人的知识,却越来越深刻地觉得,我其实远没有把握住股市的真谛。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只要能摸清楚机构的运作模式,就能完全对股市有明确的把握。然而,事实上,在我2010年、2011年游荡多个城市取经的路上,也算是接触到了一些机构,发现,其实机构也是靠天吃饭,大势疲弱的时候,他们照样没有收成,都是节衣缩食,等待牛市来临。以前,在中国股市股票还不是很多的时候,机构可以通过自己雄厚的资金,在市场中翻云覆雨。可是,随着市场不断地扩容,股市市值不断地庞大起来,随着基金、券商、私募不断地增多,已很难随心所欲地操纵一只股票,很可能遭到一个莫名私募的残杀。中国股市,已经进入机构博弈时代,而不再是庄家与散户博弈的时代。
机构博弈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机构之间观点基本达成一致,就会非理性地爆炒,然后非理性地暴跌。之所以会如此,这纯粹就是利益的争夺,爆炒是怕自己买得太迟,暴跌是怕自己卖得太慢。就拿当前行情来说,机构的意见难得出现了统一,即以郭主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核心的股市新政,他们集体投支持票。于是,在外来资金还没有进场之前,甚至,不管后市流动性会不会放松,不管养老基金是否入市,不管QFII份额到底多少,先把自己看好的股票炒上去再说。郭主席的蓝筹论调是很多中小机构没有想到的,于是,蓝筹股很不给管理层面子,中小盘个股尤其是次新股,更是扇管理层耳光。
这个现象,很值得深思。在全球金融体系里,那些投行眼里,没有什么政府,至少在本国利益没受到侵犯,自己还没受到招安的时候,不会把政策放在眼里,眼里只有利益的争夺。现在,中国的很多机构,正在不断地学习甚至是模仿这些跨国投行。于是,这波行情,我感觉,烙上了机构逐利的印子。要说,CPI回落,就是管理层收缩银根所致,从6.5到3.2,有很多钱都流入了国库,股市资金并不算宽裕。况且,新股不断发行,再融资也从没间断。所以,我们看到,大盘2132点以来,直到2月22日,沪市才有1000亿成交,这波行情,最高的成交,也不过是2月27日的沪市1446亿。由此,可以看出,市场是在机构带领散户不断地追涨杀跌、调仓换股推动起来的。增量资金,越往上,是越不敢贸然进入的。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思考,所以,总觉得,在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充分改变,货币政策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情况下,我们给这波行情的定性,最多是波大反弹。这波大反弹,级别还不如1664点到3478点,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机会是跌出来的,风险是涨出来的,养老基金是养老钱,戴相龙之所以还没有让养老基金杀入,就是考虑到了股市的风险。风险分两种,一是根源上的,股市重融资,轻回报,参与股市的人,大多亏损,基金券商也不例外;二是技术上的,涨久必跌,跌下来才安全。也正因为如此,我个人在近期一直在博客里说着一些谨慎的观点。因为我知道,对于我们散户而言,半个月的下跌,就可能让我们半年赚的利润全部给吞没。
事实证明,我的这些思维,的确是一个散户的思维,而且是一个谨慎但是迂腐的散户思维。我不但思维是小散,实际生活中,我目前没有服务于任何一家机构,纯粹就是吃老本,以自己炒股为生。我写博客,纯粹是个人爱好。近来,好几个朋友开始招兵买马,朋友告诉我,对于一家私募而言,管他娘的是牛市还是熊市,只要有机会,把净值弄上去再说。净值上去了,兄弟们才有饭吃。当然,这当中的关键,是对风险的控制,一旦发现苗头不对,要像范跑跑碰到地震一样无情地逃命。
朋友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炒股,在风险控制住的情况下,比如设定好止盈止损,设定好减仓斩仓的规则,完全不必纠结于后市是否会走出牛市。我们没有千里眼,看不了那么远;我们不是诸葛亮,没法写出《马前课》,预测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后的事情。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把握好现在。其实,很多所谓的投资公司、软件公司、理财公司,他们在这一点上做得不错,行情稍一回暖,各类广告便铺天盖地。这种敏锐的嗅觉用错了地方,如果用在做股票实战上,一定不会差。
这几天,我抽了不少的烟,思考,心得如下:第一,可以去分析和预测大方向,但,不能下死定论,因为,股市不是谁家的饭碗,想什么时候端起来就端起来,想什么时候砸掉就什么时候砸掉;第二,长线判断和中线、短线判断不相违背,三个周期能共振最好,不能共振,也不能否认其存在;第三,在对后市大趋势十分乐观的情况下,满仓后,就别短线折腾,耐心持股。个人一直想问问那个撕心呐喊牛市来了的李大霄,他是不是满仓且打算持有一年以上?如果认为大盘只是一波大反弹,那么,短线有机会就做,看到不对劲就跑;第四,这个市场永远有新鲜事物出现,不说别的,就说几乎每天都有新股上市,几乎每天都看到郭主席有新政,而我们的眼界有限,思考深度也未必足够,因此,在看不清大势的时候,遵守一个法则,是不会错的:即,越往上涨,仓位越轻;越往下跌,仓位越重,是为金字塔式买卖法则。
这就是我的近期学习、讨论、思考和总结所得,纯粹是一家之言。由于写博多年,心里总想对得起看我博客的朋友,不至于让朋友们浪费眼药水。
近期看了很多博主的文章,发现,看文章的人,当看到自己的观点与自己相同或是相近的时候,就大家赞赏;发现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则出言讥讽,说,你不过就是个写文章的,有本事你自己赚个几千万成为个亿万富翁看看!这话,话糙,理也糙。首先,写博客,看博客,是自由,没有强求;其次,写博客和看博客的人没有经济利益关系,写博客的人没有义务对看博客的人负责;第三,观点可以对错,但如果没有带着背后的利益链条,不做黑嘴,不做庄托,至少本质干净;最后,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长的,谁敢说,若干年之后的六月冬眠,不会成为中国股市风云人物?尽管,我现在,只是一个散户。
注:六月冬眠侃股市,有理无理,请一笑置之!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阅读参考:
实战交易策略跟踪记录(第一季.3月)
推荐阅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原创系列)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实战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理念类)
六年博客精品博文大集合(书籍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