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业整体分析及评级

(2007-04-04 20:37:54)
保险业整体分析及评级
崔娟   民族证券


  1、2006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5641.44亿元,与2005年同比增长14.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3亿元,同比增长22.73%;人身险保费4132.01亿元,同比增长11.75%。在人身险中,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健康险保费收入376.90亿元,同比增长20.69%,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寿险的保费收入为162.47亿元和3592.64亿元,同比增长15.31%和10.74%。

  2、保险资金运用实现全方位突破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和保险业“十一五”规划相继出台,明确了保险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2006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两个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文件。同时,《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开始征求意见。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投资商业银行股权政策正式开闸,保险业不仅可以投资于电厂、高速公路、铁路、隧道、桥梁、地铁等领域,还可以作为股权投资者投资商业银行。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开放,保险业在已经开通的投资渠道上,又可以在新的投资领域大展宏图。中国人寿成为排名中央汇金公司之后的中国银行第二大股东、广东省政府之后的南方电网第二大股东、中信证券第二大股东和广发行的三家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一,平安保险也成功收购了深圳商业银行。中国保险业在2006年累计向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股权投资超过300亿人民币。可以预见,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日益广泛和投资比例逐步提高将推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平显著提高。

  3、加息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偏正面 总的来说,加息对保险公司是利好,因为加息会提升保险公司存款和未来债券的收益率。保险公司的银行存款多为5年期大额协议存款。这些存款的利率大都是浮动的,会随着法定利率的上升而同幅度自动上升。债券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债券投资占总投资资产的一半以上。短期内此次加息对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提升的作用有限,因此从提升未来债券收益率的角度来说,此次升息的作用将非常有限。小幅和逐步的升息将不会明显降低寿险保单的吸引力。因此,综合来看,加息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偏正面。

  4、投资评级我们认为保险公司业绩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在加息的宏观调控下,保险行业的吸引力再度增强。维持对行业的“增持”评级。

  中国人寿(601628):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公司2005年净利润54.56亿元,2006年净利润应在81.84亿元以上,折合每股收益在0.29元以上。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为:(1)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中国会计准则下公司2006年未经审计的累计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838.36亿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14.22%。(2)投资回报率上升。受国内资本市场向好的外部影响,公司在保持债权类投资为主的前提下适度加大了权益类投资的力度,并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我们认为公司的保险业务将持续稳定增长,投资收益会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的日益广泛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而日益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中国平安(601318):公司业绩快报显示,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公司2005年净利润33.38亿元,2006年净利润应在50.07亿元以上,折合每股收益在0.68元以上。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与中国人寿类同,即保险业务获得良好的盈利增长和投资收益取得快速增长。平安寿险保费2007年1-2月保费收入达141亿,同比增长24%,高于去年同期21%的增长水平,公司逐步减少对银保渠道依赖的策略见效明显。07年1-2月,平安个人寿险保费同比增长28%,其中新保单销售同比增长91.4%;团险保费同比增长11%;银行保险保费同比增长-0.4%。除银保产品外,各渠道增长相比0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06年同期个险保费增长为18%,其中新保单销售同比增长为-15%;团险保费同比增长4%;银行保险保费同比增长88%。)我们认为,平安凭借其统一的金融服务平台和卓越的金融创新能力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