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二十三:轻度肝硬化难诊断
(2015-04-19 18:18:25)
标签:
轻度肝硬化难诊断替诺福韦 |
分类: 案例分析 |
【朴实巴人先生跟帖摘要】(20-04-13)
跟帖文字较长,建议网友能细心看完。朴实巴人先生积累验单,有序整理,形成自己的健康档案,对病情诊断非常重要,希望病友们都能如此。
今年41岁。非母婴传染,1990年有输血史。08年5月ALT
请问:1、“高精度HBV
2、我能不能稍等待B超或MR出现门静脉或脾静脉增宽,或肝功出现白蛋白降低、谷草酶超过谷丙酶、转肽酶明显增高、血小板减少等,肝掌、蜘蛛痣,凝血酶原异常,以上症状出现1-2项,再开始抗病毒治疗?
3、每3-6个月检查病毒含量,就我的情况,定期用国产试剂检查可以吗?什么情况下最好用进口试剂?有无必要加查表面抗原?
【案例分析】
只依据B超等影像检查的个别异常描述、或有干扰因素存在时的肝纤维化扫描,轻度肝硬化可以误诊;但如无视这些数据,也可以漏诊。在一时难以确定的情况,患者应如何处理?
肝硬化的肝组织和影像有什么特征?
硬化肝脏的病理表现:大量纤维化,正常的肝小叶被纤维化分割包围成大小不一的结节,肝穿刺因取出的组织很小,有时不能反映整体情况,结节样组织分布不均匀,肝硬化较轻区域可只见纤维化;肝炎重度纤维化的较重区域也可重判为肝硬化。
影像检查的表现:B超对病变明显典型的可做出诊断,病变不典型的常可误诊或漏诊。CT和磁共振会正确很多,但只有脾稍大、肝裂稍宽、门静脉稍粗等个别表现,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来综合分析。
患者有哪些病情特点?
朴实巴人先生41岁。08年患过重度肝炎。2012年前转氨酶波动,但逐渐趋于正常;病毒中、低水平间波动;肝纤维化扫描弹性值由增高逐渐降低,但仍偏高。2013年转为“小三阳”,高精度病毒检查59.8 IU/ml(347copies/ml),低于活动性复制水平(400copies/ml),肝功、血常规、甲胎蛋白和其它检查都正常,是典型的非活动性携带。但B超和磁共振主要依据脾稍大一项,提示“肝硬化”。
问题是:如果没有肝硬化,他诊断肝功正常的“小三阳”肝炎,条件还不很充分,担忧的是一项较重要的权重−−脾大;如果是肝硬化,即使病毒水平很低也必须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做肝穿刺可能会有较重要的发现,但他不愿接受。
慢性肝炎有明显纤维化与轻度肝硬化有本质区别吗?
肝纤维化发展到结节形成才诊断肝硬化,其实只是程度不同。肝穿刺只发现很少数结节仍可诊断重度肝炎;发现普遍结节诊断肝硬化,但可因分布不均只是穿刺得到的组织有差异。
当前,应用一线抗病毒药物、尤其是替诺福韦,已经证明确实可使纤维化逆转,长期治疗也能使代偿性肝硬化逆转,还非做肝穿刺区分清楚不可吗?
朴实巴人先生的诊断得益于详尽的个人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