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十五:幼儿比成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更好
(2013-12-14 17:24:10)
标签:
垂直感染免疫耐受性肝硬化健康 |
分类: 评论 |
虽然已经普遍实施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但“大三阳”孕妇的小儿仍有免疫失败,大多数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其中少数在儿童期(7-16岁)、甚至幼儿期(1-6岁)已经发病,给年轻夫妻很大的心理压力,我感同身受。
前面3周贴出2节《三言两语》指出普遍实施新生儿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的主要漏洞,十多年来到我门诊求助的“大三阳”孕妇数以百计,正因为堵住了漏洞,没有发生新生儿HBV感染的。博文《母婴传播……》中“垂直感染的小儿有什么特点?”一节阐明了母婴传播的新生儿,在HBV感染发生免疫耐受性的特点,都是为了做本文的铺垫。我风烛残年以满腔热情、真诚地希望能帮助年轻的“大三阳”妈妈治疗好可爱的宝宝。
治好垂直感染的小儿为什么特别重要?
垂直感染的小儿,因免疫耐受性很强,慢性感染时期特别长。在新生儿时感染,有的经过几十年,到青、中年期发生肝炎,如果免疫耐受性还没有完全消失,病情可能隐蔽,炎症长时迁延,可有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性。
如近亲中有肝癌患者,垂直感染的小儿成年后有发生肝癌的高危性。
少数垂直感染的小儿病毒水平很高,在婴幼儿期就发生了慢性肝炎,个别在2-3岁时就可能发生肝硬化、6岁后可能发生肝癌。
小儿处于免疫耐受期,抗病毒治疗会有效吗?
当前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服核苷类药占极大多数。但今年欧洲的《小儿乙肝指南》,却以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首选。
国外经临床试验,普通干扰素已批准可用于1岁以上的小儿,我门诊前些年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小儿49人,整理的数据供你参考。
按年龄分为2组:
1-6岁的16名幼儿中,治疗1年结束时有效(病毒转阴、E抗原转阴、肝功正常)的有11人,有效率68.8%;有效的11人中表面抗原转阴(多数出现抗体,算是“痊愈”)的8人,在16人中的痊愈率50%、有效患儿中的痊愈率72%。停药1年时复查:有效的增加了1人,持续效应的12人,持续效应率75%,痊愈的仍是8人,没有复发。
大于6岁的儿童有33人,治疗1年结束时有效的12人,有效率36.4%;有效的12人中表面抗原转阴的3人,在33人中的痊愈率9.1%、有效患儿中的痊愈率25%。停药1年时复查:有1人复发,持续效应的11人,持续效应率33.3%,痊愈的增加到6人,占33人中的18.2%、持续效应小儿中的56%。
幼儿比儿童的疗效显著较好,治疗结果更稳定,两组的痊愈率都很高,幼儿组更高。
近二年来,我门诊对小儿肝炎开始用派罗欣治疗,完成治疗的幼儿18人,有效13人,有效率72.2%;其中痊愈10人,痊愈率56%、有效患儿中的76.9%。因为人数较少,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儿童组的患儿数较少,难统计。
小儿的免疫耐受性很强为什么疗效很好呢?
免疫耐受性对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但小儿已经发病,免疫耐受性也已减弱。
另一方面,小儿与成人比较:病毒基因的变化很少;与肝细胞染色体整合的也很少。通俗点说,病毒较纯、扎根不深,表面抗原清除和抗体转换的就显著较多。欧洲的《小儿乙肝指南》以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首选,其原因可能在此。
小儿用派罗欣安全吗?
派罗欣尚未批准用于小儿肝炎,其实,早已在临床应用,安全性在于谨慎检查观察。派罗欣治疗的疗效比普通干扰素好得多,主要因为在血液中能长时间维持药物的治疗浓度,但也因此而发生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在小儿中,血细胞减少的比成人少,但有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的却较多,真正发病的很少;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但只要能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安全是有保障的。因为在成人中用派罗欣、以及在小儿中用普通干扰素有了经验,至今还没有发生过问题。我们用派罗欣治疗,一般只在当地的患儿;外地患儿必须每3个月来门诊复查,并须与我们保持电话沟通。安全第一,健康问题不能图侥幸。
慢性携带的小儿,抗病毒治疗也有效吗?
国外做过试验:2006年美国学者在《小儿杂志(Journal of Pediatr)》报告用拉米夫定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HBV携带的小儿23人,有12人病毒转阴,其中5人E抗原也转阴。今年印度医生用相同方案治疗慢性HBV携带的幼儿28人,1年治疗结束时17人有效;停药后随访6个月,持续效应10人,表面抗原转阴、抗体转阳的5人。
鉴于幼儿肝炎的痊愈率很高;当前可用药效更强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设计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所以我们也有信心,有效率可能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