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十:免疫缺陷患者的复活性肝炎
(2013-04-20 18:06:11)
标签:
复活型肝炎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抑制药物化疗药物健康 |
分类: 案例分析 |
【果核先生跟帖摘要】2013-01-19
我的母亲今年52岁,“小三阳”慢性携带。2011.3--2012.10因未分化结缔组织病(轻症)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已经停药。但是却导致“小三阳”肝炎。我母亲在服激素之前几年,都在定期复查HBV DNA,一直阴性,肝功正常。
2011年8月“小三阳”肝炎发病后,开始用拉米夫定治疗15个月,用药2个月后病毒阴性,期间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B超正常。但是2012年11月复查,HBV-DNA
2.4E+03
我母亲2012年年初查出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还算理想。但是我知道长期高血压会发生肾损害,而我母亲服用阿德福韦也有轻微肾毒性,使我非常担心。所以请问从长远着想,是否应该调整用药方案。
你母亲因患轻症未分类结缔组织病,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20个月,从而诱发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的病情活动,使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她用激素的时间不算长,可能剂量也不大,当前肝炎病情不重,现用的核苷类药可以控制;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还不至于耐药;老年高血压常有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硬化,短期阿德福韦也不会发生肾毒性。
你问我:从长远着想,是否应该调整用药方案?这正是问题的要害。
结缔组织病只能控制,可能多次复发;是一种异常免疫性疾病,发病后需要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随病情发展常常需要加大剂量、或增加不同的免疫抑制药物。这些药物都会加强病毒复制,从而加重病情、加快耐药变异。
抗病毒治疗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是长期性,因为结缔组织病不能治愈,有较大的复发倾向,需要多次服用、或长期维持免疫抑制药物;二是预防性,因为结缔组织病可能会逐渐加重,核苷类药必须用最强效的,即使在高度免疫抑制状态,抗病毒仍会有效。
具体的措施是:长期用恩替卡韦,在结缔组织病的静息期,就将病毒压制到复制的最低水平;在结缔组织病的活动期,短暂增加阿德福韦,必要时短暂增加替诺福韦。
抗病毒治疗取决于结缔组织病的病情,但宁可在其前防止肝炎加重;不要在重症肝炎后抢救。
【博主分析】
慢性复活性乙型肝炎是什么样的?
有些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开始可能曾经定期检查,许多年只是“小三阳”,病毒阴性,肝功正常,没有发病,也没有什么症状。因为没有什么不好,慢慢也就不检查了,几十年后,甚至表面抗原也时阴时阳,自以为乙肝快没有了,也就渐渐淡忘了。
有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达到了疗效三终点,少数甚至连表面抗原也消失了。较多的患者是在治疗有效后,经过多年,表面抗原慢慢消失的。这些人认为肝炎已经痊愈,复查过几年,也都正常,这样就自认为已经与乙肝“告别”了。
还有一些所谓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可能亲人中有不同类型的慢性乙肝,自己“两对半”只有核心抗体阳性,甚至全是阴性,当然不会去检查乙肝病毒。其中有些人偏偏携带微量的乙肝病毒,因为什么乙肝的迹象都没有发现,所以叫做“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
上面列举的一些情况,几十年后,以为乙肝已经痊愈、自己离乙肝已经很遥远、或者没有感染乙肝。但是不幸发生了某种免疫缺陷性疾病,常常是很严重的疾病。对《乙肝频道》有一些经常关注、浏览的网友,可能读到过如本期的结缔组织病、以前咨询过的红斑性狼疮、透析中的慢性肾炎等等患者,因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原来已经遗忘的乙肝感染又复活了,常常是十分严重的急性发作的肝炎,这就是慢性复活性乙型肝炎。
哪些免疫缺陷病会发生慢性复活性乙型肝炎?
免疫缺陷病并不少见,包括肿瘤或恶性血液病、各种器官组织或干细胞移植、慢性肾炎、特别是血液透析中的慢性肾炎等等。
静息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怎样复活的?
慢性免疫缺陷病常需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需要化疗药物,这些都是对身体细胞有很大毒性的药物,自然会强烈抑制免疫。
怎样防止静息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复活?
当前我国还有近亿人口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有许多人可能会发生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难以彻底清除,即使表面抗原转阴,自以为乙肝已经痊愈,其实仍有极少数病毒残存。在肿瘤或慢性肾炎发病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中,焦虑现症而忘记过去,发生严重的复活性肝炎、甚至急性肝衰竭的并不少见。
过去有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人,肝炎治愈、更多的是慢性携带恢复;或者当前还是稳定的“小三阳”感染,只要没有被忽略,及时用上核苷类药,最好在化疗或用免疫抑制药物之前,先预防性用上核苷类药,就能避免严重的复活性肝炎。
请有兴趣的网友翻看2012年8月的博文《案例分析五、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核苷类药治疗》,本文与前文说姐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