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行记之五:黄龙景区的高原反应

(2013-11-07 11:55:19)
标签:

四川

黄龙景区

高原反应

文化

分类: 个人感触

 川行记之五:黄龙景区的高原反应

来到黄龙景区,在导游的诱导下,我们都选择了坐缆车上山。下了汽车,觉得浑身发冷,我在衬衫的外面加上了一件羊毛衫,但仍然感到从山上袭来的寒冷之气。好在这仅仅是短暂的一刻,似乎积留在体内的温暖,还可以抗拒这乍冷的气候。

原来以为缆车会有一段漫长的惊险,像张家界那般急速的升高,其实,坐上缆车,基本是一个高高的悬浮在森林之上的简单的旅程,看着树林缓慢地下降,基本没有感觉到与大地的巨大的落差,到了山顶上,几乎没有破费多少时间。

出了缆车,沿着下坡路而行,这时,前面的队伍发生了一刻的迟疑,因为导游没有上山,我们无从选择方向,总算明确了道路,大家沿着木头的小道向前行走。

这一段路相当的漫长,也是强烈地体验到高原反应的主要地段。

我觉得最大的感觉,不是呼吸的困难,阵阵吹过来的空气,依然是清新的,通透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吸进肺部,但是,人这时变得有一些奇怪,好像身体处于一种高度紧绷的状态,我尽力想表达这种感觉,就是觉得人似乎与外界没有缓冲,像一块炽烈的气球,与外界无法隔阂的接触着,因此,一点外在的影响,都会在心里引起激烈的跳动。人体变得没有弹性,没有柔润,这就是我体验到的高原反应。

头脑也似乎更赤裸地靠近着世界,这使我不敢过度地动弹着自己的头脑,好像怕被这种薄如蝉翼的身体与外界的距离给伤着了自己。

因此,我小心翼翼,走在人群的背后。

看着同行的队伍走到前面去,我也曾经快速地向前追赶,没走几步,就感到高度警觉的身体,出现了气接不上的反应,于是,我缓慢着脚步,放松着自己,尽量使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温柔,当我命令着自己,不去有意识地索取氧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找到了放松的自由状态。

当我压低着自己的步伐的速度的时候,我转移着我的注意力,尽量让我的目光逗留在身边小道上的森林里的细微末节上。

在这一刻,我突然想起英国作家吉普林曾经说过的关于旅游的一句话:独行者,行最速。

在旅游的时候,最好一个人行走,这样,你可能体味到一种孤独,但孤独,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身边的自然上来,你不会因为言语的支出而心支力绌,也不会因为你与同事的互动而丧失对身边之物的关注。

这时候,没有什么干扰,你可以把你的孤独的旅行的速度,提升到最大,也意味着,你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以最大的速率接受到身边的自然给你的最大的反馈。

我看到了那些树,它们应该是松树,枝杆已经老朽,往往是一棵巨大的枝干,显示着它们拥有过的沧桑,它们的顶端,横行地长着不相称的枝叶,我奇怪着这些松树的奇怪的造型,它们远不是匀称的,但是却有一种别样的虬劲的自然,好像它们用这种古怪的方式,表达它们与世界不妥协的抗争的姿态,来传达它们的不愿意被同化与湮没的个性与意志。

我尊重这些树。

我看到了一只头上有着尖尖的羽冠的小鸟,大胆地飞到面前,几乎要贴到你的脚面,原来这是林中的一种喜欢人类的小鸟,可以想像,它们的这种对人类的亲昵,曾经换来了游客们施舍给它们的食物,所以,它们记住了人类的可爱与值得相亲的秉性,使得这原始森林的小鸟迅速地有了与人类能够亲密相处的记忆,这是人类给予自然除了最外在的改天换地的影响之外,另一种柔性的干预吧。

后来,我在其它地方也多次见到这样的小鸟,它们是集体地不惧怕人类,可以想像,它们的智力,应该是鸟类中比较高的,因为它们比较具有灵性。

由此联想到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鸟类麻雀其实对人类始终怀着不可更改的敌意,它们虽然在人类的屋檐下共存了数千年,但它们从没有学会在人类的面前撒一次娇,讨一次好,我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麻雀的智力是鸟类中属于低档的。

因为我有了更多的有趣的观察,所以便不把走路当成了目标,这反而把赶路从负担变成了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我也很快追上了同团的驴友。

同行的队友,他们稍事休息了一下,又急匆匆地赶过了我的行程,看着他们的急促的步伐,我目瞪口呆,这样短促地耗尽了体力,他们能够再将路进行到底吗?

确实,一歇一走的方式,显然是对付不了山路的。

在路上,遇到一位来自湖北的游客,她对周边景色的欣赏程度,使她几乎是五步一停,三步一留影。我知道最美的风景,根本不在这条上行的栈道上,并向她作了提示,但她的爱美之心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于是,我不得不为她举起相机,为她选中的风景留下与她联袂的合影。这也更迟滞了我的脚步。

因此,当到达最上面的五彩池的时候,整个旅程的时间,已经耗费了一大半。因此,后边的时间,就急匆匆地往下赶路。

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从黄龙的最高点向上看,群山高不可攀,阴森森地居于头顶之上,一点不显得亲和,身边的婉约小巧的五彩池,在大山的压服下所展现出的那些精制的美感,很快被群山近在咫尺的毫无浪漫的厚重与巍峨给瓦解了。

下行走的时候,路上已经很少见到人,路上的景色已经无暇细看了,只是算计着如何快一点到达山门,与落在最后的几名同事,恨不得一步跨到山脚下。到达一个路段,就觉得依然层出不穷的下一个站点遥遥无期地不肯终结。对到下一个站点的距离,为了调节心理上生起的畏惧,便通过折算成“体育场里几圈”的安慰方法获得了有效化解。

越往山下,大山的层层密密的高度,越顶天立地地投射下来,再次在心中生出:在多少年前这里没有栈道的时刻,这样的时间里,这里是处于一种怎么样的荒凉与封闭?那是叫天天不应、找人人无影的时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种联想使人沉醉,又使人心惊,这时候,高原反应已经被忘却了,下山的路出奇的好走,在山顶上像吹气球一样紧绷着的全身,也不知何时松弛了下来,使全身充满了精力。

黄龙,其实回忆一下,高原反应的上山路段,占据了太多的时间,而更多的下山的时光,却在走马观花中匆匆而过。不过,丑陋的没有风景的地方,恰恰有着最真实的自然,我甚至觉得那些在科学眼光里被荡涤了任何的浪漫叙说的钙化现象,同样在视觉上也不过给人一种淡蓝色的化学溶液在乳白色的坩埚中泄漏了一般的浅显与乏味。它有一种妖的感觉,就像中学时代,感觉到化学比物理来到妖的原因,是化学太工于心计,太巧立名目,太游无所止,所以,我对黄龙的那些看上去花言巧语、标心立异的特色风景,保持着一种不以为然的戒备,它不过是大自然的异数,而异数,永远不能代表大千世界最真实、最普遍的存在。就像明星,永远不是人类中最明亮的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