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金笔下的三个浪漫意境

(2013-10-11 12:14:13)
标签: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文化

分类: 书评(小说故事)

巴金笔下的三个浪漫意境

 

 

巴金笔下的三个浪漫意境

 

 

准备到四川去,为了感受一下四川的风情,我觉得最好读一点巴金,感受一下来自巴蜀作家的心灵以及心灵折射出的地域风情。

就像到湖南,必定要读一点沈从文,不然怎么能在切身的贴近中,去感受一地的精神与灵魂?

挨着顺序,将《巴金全集》读下去。最初出道时的巴金的作品,像《灭亡》,确实不忍卒读。直到读到《春天里的秋天》,一个足可以与文豪媲美的精神境界才让人折服。

《春天里的秋天》,终于跳出了巴金最初写作时的滞重,呆板,甚至可以说是教条,在这部作品里,有了轻灵之气。

它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就是一个爱情毁灭的过程,但巴金却用他的跳跃的轻灵的文字,勾勒出一段爱情在终结前的带着浪漫更带着凄艳的每一缕波痕。

在短短的小说里,巴金用他的写意的笔法,把爱情中的最浪漫的三种意境,淋漓地凸现出来。

我觉得这三种意境,时至今日,也依旧感染力不衰,在当下多种形式的浪漫中,顽强地露出它的根深蒂固的精神力量。

一是青春与墓地的反差。

小说里,女主角可谓是相当的活泼的,但是,她却奇怪地对墓地有一种奇怪的兴趣,这不是一种吉祥之兆,然而,一旦青春与墓地相反衬,我们感到的可能就是命运、历史这些令人深思的字眼。

看看巴金小说中是如何展现出青春与墓地的相撞与对比的。

“我们走过一个墓地,忽然她不向前走了。她攀着木栅,静静地望着那一排一排地立着的十字架,和十字架下面的石棺。

一个青年女子会喜欢墓地,这事情多么奇怪。”

墓地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腐朽,意味着阴森,但是,当红颜的青春叠映在墓地的背景上的时候,却可以感到,生命的力量遮掩了浓郁的宿命味儿,令不可抗拒的人生准则受到了尽兴的嘲弄。这是青春的暂时的胜利,但在这一刻,这种胜利却是人生意义的全部。也许,只有在死亡面前,才能更完美地展现出生命的美丽。近年来流行的一些“鬼吹灯”类的盗墓题材,实际上,无一不是借助阴森的墓地,来展现人的生命力对宿命的超越,从而寻觅到了死亡阴影下的生命的独特的意义。而游戏《古墓丽影》的风靡一时,至今仍长盛不衰,不断有新作问世,正是反映出了青春靓丽与死亡气息交战时那份无与伦比的人生启迪与生命光泽。巴金信笔在他的小说里勾勒出这种美丽,相形之下,在中国文学中非常缺少对这种意境的发掘。来自于四川那个神秘蜀地的地域文化,包括悬棺的诡谲,丰都鬼城的诡异,这一切都冶炼成了巴金心里那份对哀感玩艳、对异类空间欲罢不能的情结,借小说而得到了一次尽情的展现。

二是青春与花朵的类同。在小说里,女主人公很喜欢花,她直截了当地表白:“我一生最爱花。”

花是小说里女主人公展现她的心灵的道具。这一设置,同样并不新鲜,但花无疑成为小说里女主公对美的渴望的最形象化的表露。小说里,她喜欢茉莉花香洇染着自己的头发,喜欢把百合花养育自己的花瓶里,电影里那个病得奄奄一息的女子的台词竟然也是关于花:“你们把我的花拿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也因而感染得她像电影中的角色一样,钟情于一束玫瑰花。

必须承认,一个女孩子喜欢花,甚或是花一样的存在,是很俗套的设计,但是,作者却借助花,展现了女人的美丽,女人的脆弱,可以说,女人的命运,就是花的命运。所以,巴金笔下的花瓶里的花,就是女人命运的一种同频共振的象征,当女主人公生命流逝之时,瓶里的花也开始“枯”了。

三是青春与星星的共鸣。

巴金的笔下,展现了一幅最迷人的浪漫境界:在船上看星星。

可以想象,在船上,静静地随着水波流动着,听命运让流水来主宰,看着天上的星星,抛开了人世的一切干扰,沉浸在宇宙的敬畏里,那是一种何等的超然物外的宁静,何等的脱却凡尘的愉悦。

浩大的星空,洗却了人世的污染,又让生命感到何等的渺小,这时候会珍惜身边的温暖,懂得爱的真谛,就是在一种大背景下的相互取暖。

这种意境,我们不会忘记在《泰坦尼克号》中出现:在北大西洋冰冷的洋面上,一对恋人在星星相映中,永远地割断了他们的爱的联系,但心灵却仿佛在这种圣洁的童话般的空间里得到了最柔情的保真。

因此,巴金在小说里设置的三种意境,尽管与今天隔着遥远的年代,但依旧散发着美丽与浪漫的气息,让我们读懂一种经典的凄艳与浪漫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精神质量。

这就是巴金的伟大之处吧。而这种精神的凝聚之中,是否又包含着作家故乡四川对作家的熏陶与沉淀呢?

我希望四川之行能让我揭开更多的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