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选秀的“双刃剑”
“红楼选秀”与《红楼梦》电视剧拍摄应该说是今年来红楼盛事中有着因果关系的事件了,这两组娱乐事件本该能够相辅相成,共创辉煌,但现在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倒是龃龉不断。最为突出的,就是“红楼选秀”的最终成果——那些经过层层选拔的红楼中人,并不能合格而对等地走进《红楼梦》中的亭台楼阁。
“红楼选秀”的后台是电视剧的拍摄,如果没有《红楼梦》电视剧在后边撑住,“红楼选秀”至多也是一场过眼烟云,娱乐花边。但“红楼选秀”反过来也给《红楼梦》以压力,让电视剧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地步。
本来影视拍摄应该属于一种秘密的行为,一般摄制组对角色的认定、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是严格保密的,其目的就是让观众产生新鲜感与神秘感。《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故事情节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还有一个老版在那里,在情节上没有什么神秘性可言,唯一可以吊起观众胃口的地方就是新版《红楼梦》里即将出现的新面孔了。现在,电视剧这一最后的神秘面纱也被“红楼选秀”活动彻底地撩开了,所有的人物与角色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观众“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的挑剔与审视, 应该说,《红楼梦》电视剧本应该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掌握着的一帮新面孔的资源优势现在被“红楼选秀”全部预支了,《红楼梦》电视剧似乎不得不亦步亦趋地跟在“红楼选秀”的后面,把那些选秀舞台上人所熟知的面孔,当作回锅菜一般地布点在红楼的各个景点里。 “红楼选秀”已经越俎代疱地抢夺了电视剧《红楼梦》太多的新鲜意味,这也是我们说的 “红楼选秀”的“双刃剑”效应。从表面上看,“红楼选秀”为《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制造了声势,但反过来,声势浩大的选秀行为,也让《红楼梦》电视剧不得不受制于浩大的群众运动,使一场寂寞的影视创作行为变成了一场群众运动的余波。这正是导演胡玫感到最为伤脑筋的原因。
因为我们知道,选秀这种群众运动,透支了过多的社会热情,凝聚了参与者的恩怨悲欢,它最终会形成一种势能,一种欲罢不能的强大的惯性冲力,因为它选秀出来的每一个角色,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一穷二白的个体本身了,而是融铸了更多的情感的力量,所以选秀场上的眼泪与狂欢,在这背后无一不是体现了个人意志释放与压抑带来的外在情绪。这种情绪实际上加诸到由个体担纲的影视创作中的时候,只能会导致主体创作者不堪重负,左支右绌。
现在导演胡玫正被这种强大的势能裹胁,如果稍一松懈,她就可能被这种由“红楼选秀”发动的能量波弄得头晕目眩,难以自立,她唯一的办法,就是排除一切外来的杂音与干扰,发挥自己的定力,甚至不惜抛出“可能弃用李旭丹”的所谓变卦言论,其宗旨,就是能取得《红楼梦》电视剧的最后发言权,摆脱“红楼选秀”的干扰影响。这不由使人想到“天方夜谭”中的关于魔鬼的故事,渔夫放出了魔鬼,但魔鬼反过来又折磨着渔夫。“红楼选秀”从理论上讲是电视剧的副产品,但是反过来,它也让电视剧处于一种听命臣服的尴尬境地。
导演胡玫应该属于第五代导演身份,由她来操持“红楼梦”这部中国经典名剧的拍摄,其女性的特别身份是最适宜不过的了。“红楼梦”营造的本身就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化里绝无仅有的纯洁的女儿国,对“浊男人”有着很强的排斥性,而女性导演在当前被张钰事件越抹越黑的娱乐圈来说,的确可以免掉很多沸沸扬扬的麻烦。“红楼选秀”要磨合进《红楼梦》,就必须作出割舍,让选秀退出舞台,复归选秀的本来面目,把真正的独立的甘于寂寞的艺术创作奉为圭臬,迎接作品的诞生——这将是比选秀更为艰辛、乏味但却更有意义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