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传基讲电影》有害论(8)

(2006-12-04 13:52:41)
分类: 个人感触

《周传基讲电影》有害论(8

 

 

八、顺便谈一下,中国导演的忧郁症。

 

可以说,态度决定“角度”。你电影中表现出什么东西,本质上还是你导演的态度决定的。

 

最近《马背上的法庭》在国外获奖了,导演刘杰,不知属于第几代,但是他的角度方式,典型的属于“第六代”的冷视方式。

 

第六代形成了自己典型的镜头风格,就是冷眼截取一个画面,里面的人物,很少出现特写,一直以一种旁观的角度观看人物,不知道第六代的这种拍摄方法,叫不叫封闭?

 

在第六代冷眼观看的过程上,人物像是置于舞台上,进行独角戏的表演,而第六代影片中的人物,都承载了第六代导演对世界的态度,一个个忧心忡忡,忧国忧民,身上背着包袱,承担着不幸,好像那些普通人都是没有乐趣似的。

 

同样的中国人,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的中国人,却是非常鲜活而感人的。最近从网上下载了“走近科学”与“走遍中国”两个系列片,其中对中国人的很多纪实性的表现,令人热泪盈眶。那种很真实的中国人内心情怀,使人觉得中国人的热,中国人的情,中国人约定俗成的美好规则。比如,在“走近科学”中有一集,题目大概叫“非常配型”,父亲患了白血病,女儿配型的可能性只有50%,父亲关爱女儿,不要女儿献血,但是,女儿瞒着父亲,走入了配型的手术室。而女儿因为臂上的血管太细,无法抽到需要量的血液,医生于是想从女儿的颈动脉打开缺口,抽血提取,父亲坚持反对,但是女儿还是坚决地走进了手术室。在进行这项危险的手术的时候,一名护士再次要求尝试从女孩的胳膊上抽血,终于顺利完成。电视片中采访女儿的画面,非常感人,而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也令人动容。另一个是“走遍中国”中的“大庆”专辑,其中有一集专门表现嫁给大庆男人的女人们,在影片的内容中,我们看到中国低层的中国人,在艰苦的岁月里,恪守着最简单的生活原则,得到了最普通而又最感人的幸福。其中,介绍了一位奶奶辈的大庆女人,她至今仍然感激当年为她做媒的同事,后来这位同事调到另一个油田失散了,所以,她就在报上发起了寻找这位当年同事的启事。普通的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普通生活世界,有着自己的感动与美好的记忆,并且努力去尝试着兑付这种普通人的温情。

 

这一切,在第六代眼中是看不到的,如果第六代看普通人,注定是生冷的,怜悯的,忧郁的,在第六代看来,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悲剧。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把世界看成灰色的,那么,他典型的是一种忧郁症状态。

 

作为一个正常人,肯定有能力正视生活中的磨难,而看到乐观的前景,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本能,是人类物竞天择后遗留在血脉中的东西,是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的。如果没有这种本能,那么人类早就如恐龙一样在地球上灭绝的。所以说,忧郁症是一种病。

 

但第六代导演却喜欢在电影中显摆自己的忧郁,把自己看成是悲观的,失望的,痛苦的,一副悲天悯人的高高在上的心态,已经基本属于一种忧郁症的表现。

 

看看美国拍的《世贸中心》,里面是一出世纪惨剧,但人家却把生活的希望、生活的美好拍出来了,整天气氛并不伤感,更无忧郁气质,而我们第六代却整天哀哀泣泣的,令人生厌。

 

第六代的电影很忧郁,但是——这里,我们必须提到韩寒的一句话,可以看出,韩寒也看不惯第六代,不过他说的比较损一些,他说,第六代虽然电影拍的很苦涩,但第六代一个个长的都是肥头大耳,忧国忧民其实说穿了是他们的一种做秀,他们自己生活中却活得很自在,一点不忧郁。

 

所以,第六代的忧郁症只存在在电影中,而不会在生活中发作,所以从来没有听谁说过,第六代去看过精神病医生,虽然他们的电影在精神上很有一些问题,但好在电影只是幻觉,是一种做秀的产物,根本用不着需要有医学鉴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