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人感触 |
《周传基讲电影》有害论(5)
五、 周教授说的好莱坞的封闭镜头是否真的封闭?并凭什么可以武断地论证封闭镜头就是一种落后的镜头方式?
周教授的讲课中,有一个概念,就是好莱坞镜头是封闭的。
这一点,很难让人理解。一直想找周教授对好莱坞镜头是封闭的论证,但在目前找到的周的发言中,基本周教授都是很含混地武断地下结论的。
周教授在证明好莱坞是封闭镜头的时候,往往用“十分明确”,然后他就下结论,说好莱坞是封闭的。
我找到了周教授比较系统地论述“电影时空”的文章,这个观点在《周传基讲电影》中再次复述了一遍。
周教授是从宇宙的无限这个原理,来证明电影的空间也应该是无限的。
我觉得从宇宙的无限推导不出电影的空间也必须是无限的。
不错,宇宙是无限的,但我们不能因而要求一本书必须无限地长。《四库全书》字数很多,近似无限,但估计没有人读得下来。
我们不能因为宇宙的无限,就必然地要求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是无限的。
周教授下面的这一段话,我觉得不能得出必然的逻辑的联系:“如果你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有尽头的,走到尽头就会掉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那么当你在使用电影的空间时,是用它来体现一个无限的空间呢,还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呢?这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而是认识问题——世界观问题。”
周教授立刻下判断,认为封闭的镜头是不好的,而无限的开放的镜头是好的。而好莱坞的镜头是封闭的,那么,好莱坞注定是不好的。
周教授看看是如何论证好莱坞是封闭镜头呢?
下面的一段话出自周教授的“电影空间”的讲课文章:“……我们可以从空间来研究三镜头法的处理。第一个镜头,两人都在同一个空间里,第二个镜头是第一个镜头的局部,第三个镜头也是第一个镜头的另外一部分。可是还捎着第二个镜头的一小部分,即两人之间的那一部分。所以,十分明确,三镜头法的空间是统一的,也就是封闭的。”
上面的论证有一个极大的飞跃,就是“统一”的镜头,然后一下子变成了“封闭”了。镜头的“统一”是符合人的视觉原理的,毕竟我们看东西,是逐层递进的,然而周教授把“统一”置换成“封闭”,立刻可以武断地认为好莱坞是落后的了。
因为上面说的很明确的嘛,世界是无限的,可你好莱坞是封闭的,这不证明好莱坞是落后的吗?周教授说:“大多数观众都是封闭空间观念的,所以他们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儿的那个骗人的结局。因为我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且我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所以,我反对好莱坞电影的这种封闭的空间观念。”
但是,世界无限,难道就可以把无限的世界都拿到胶片与银幕上来吗?非也,电影应该提取的是生活中最可以吸引观众的东西。观众坐在电影院二个小时,难道就是看导演东扯一点、西扯一点地表现生活的无限吗?
好莱坞电影的诱人之处,恰恰是它把一个空间中最重要的地方提取出来,然后放在银幕上,让观众去关注。
就像一个爆炸场面,好莱坞会通过各种角度,把爆炸的火爆表现出来。这时候,观众为什么还要去关心爆炸外面的空间呢?观众的视线都在关注着爆作的焦点内。
可以说,电影就是把能调动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放在观众的面前,它要引领观众去关注,而其它的与它的表现无关的空间,统统删去。
在周教授的理论中,过分强调电影的空间,好像一个无限的空间,是电影着力营造的东西。按照周教授的理论,最无限的空间应该是电视直播。因为这时候观众往往会关注电视镜头之外的东西,比如神舟升天实况转播,那个空间确实是无限的,观众的吸引力也往往去会关注镜头之外的时空,比如宇航员有没有回来啊,有没有降落啊,一直对画面外的时空有着期待。但是,如果你作为一部有情节的电影,你的电影毕竟是经过提炼的,不是一种实况转播,这时候,你电影里提供的时空,就是你导演精心设计出的时空,是能引起观众注意的时空,就像一幅油画一样,往往选择一个最富有动感的动作入画,同样电影也应该把那些最与电影表现主题有关的时空纳入到镜头中来,其它无关的东西统统删去。
这种提炼性的东西,在周教授看来,就是落后的。
而欧洲电影的那种摇移镜头,却被周教授看出了时空无限。在这些具有无限时空的电影里,镜头是散漫的,摇来摇去的,大部分的镜头都被耗费在人物走路的过程中(《8又1/2》中的一个摇动镜头,被周教授认为是时空无限的经典,其实,任何一个会拍DV的业余拍摄者,对着路上经过的一队队列,都可以拍出这样的东西,但是,这种纪录式的镜头,除了影像资料的作用外,又能吸引多少的观众的注意力呢?),镜头的缓慢移动也无法给观众带来兴奋点。而这种镜头方式正是第六代导演的运镜方式。所以,我前面一直在说,周教授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他不喜欢第六代,但是,第六代正按照他的那种所谓无限空间的方式来拍摄电影,最后电影里的镜头可能符合无限的空间的原则,但是这些电影没有抓住最主要的镜头,没有把观众最需要看到的东西提供给观众看,所以观众不感兴趣。
周教授忽略了一个原则,就是观众是到电影院里去感受电影的最精彩的东西的,电影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时空,毕竟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是核心的东西,是比较而言最重要的东西。运用到时空中来,我们关注的不是所有的电影时空,只会关注与电影核心有关的时空。好莱坞电影的好处,就是让观众不走神,不去走入到外在的时空,奇怪的是,这被周教授看成是“封闭”,但是我倒更觉得这是周教授也说过的“统一”,就是“统一”在电影整体中的镜头,而“统一”的镜头,绝不可能是被看成“封闭”的(这也是周教授逻辑的一个大漏洞,也是偷换概念的一种典型案例。)
你电影不能提供的东西,观众也是不会去为你补充的。你在电影里去制造一个无限的空间,总自作聪明地说,我画框外还有一个空间,实际上,观众是不会为你想象的,也不会关心你画框外的无限的空间的。就像一锅菜,你不烧熟了,就端上来,让吃客自己去加工,这样不行,好莱坞就不同,它把一锅菜做的非常的鲜美,色味俱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你目不暇接,它不给你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时候,观众就会沉浸在电影的美味中,觉得花了几十元欣赏这样的大餐,很值得。像《星球大战》,里面有不少省略的部分,未作交待,但是这些省略的电影空间外的部分,恰恰是建立在电影提供的视觉基础上的,如果你不提供这些基本的视觉空间,就根本不可能提供画框外的由观众想象的无限的空间。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中,一到关键的打斗的场面的时候,就来一场灰雾,尘雾散去,已经胜负分出。这种打斗,其实是对观众的极不负责任,你电影不提供有说服力的画面,来证明打斗的胜利的可能性,而是通过这种障眼法来略去很关键的情节,怎么让观众相信你?
从上面的我们的分析来看,周教授的反对,恰恰证明了好莱坞的可爱。好莱坞会很敬业地去制作电影,把电影镜头里的东西拍得美仑美奂,它不去关心镜头外的东西(其实任何电影都不可能去关心镜头外的东西,那种貌似无限空间的电影,说白了,就是镜头摇来摇去的纪录片运镜方式),不去追求镜头外的空间的无限广大。实际上,这种空间,就像阿Q画的圆,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不是吗?画框外的空间不存在,你只有做足了你镜头里的东西,你才能产生画框外的东西。你不能完全依赖画框外的空间,可以说,只有镜头里的空间做的越足,画框外的空间才能越广大。周教授的理论,恰恰无视镜头里提供的东西,他所说的无限空间,更像是纪录片镜头中的那种不稳定的摇移镜头,这种镜头少用一点还算可以,用多了,令人生厌,电影节奏也缓慢苍白。就像周教授极度赞扬的《黄土地》中的打腰鼓的镜头,他认为是开放的,但这一段镜头放在电影里有什么作用?删掉了可以不可以?脱离电影的故事,随机地插入一段打腰鼓的镜头,只能一次震撼,你看看第五代后来有没有脱离情节插入这些纪录片的镜头?没有。后来拍腰鼓的纪录片成堆出现,形成了那几年的腰鼓热,但能说那些电视记者拍摄的这些镜头是无限空间的经典作品吗?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电影对有限空间的营造,如果说封闭空间里的东西都不能做好,还指望它能给观众一个无限的空间吗?从这一个意义上讲,好莱坞对有限空间里的重视,恰恰是它成功并且伟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