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传基讲电影》有害论(4)

(2006-12-04 13:48:43)
分类: 个人感触

《周传基讲电影》有害论(4

 

四、好莱坞之所以诱人,可能恰恰是对“三镜头法”的超越。

 

教授把好莱坞的优点归结为“三镜头法”之后,用以其之矛攻其之盾的传统战术,恶搞了一下“三镜头法。”

 

且不说同样的镜头在不同的导演的处理下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一样的,但如果仅仅把好莱坞电影剥离出“三镜头法”,可能并不能深入了解好莱坞电影诱人的原因。

 

上面已经提到过,周教授在讲座中是用“山中两个和尚”为例的。

 

教授在讲述这一段的时候,按照好莱坞的拍摄方法,作了如下的恶趣的总结:“先是一个大全景,交待环境,然后是两个和尚,下面就是两个人的正反打。”然后是不断的重复。

 

这个例子,笑尽了好莱坞的所有技术吗?

 

我一再提这个例子,是因为周教授对好莱坞的理解,还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魂断蓝桥》时期,可能在那时候的电影拍摄技法中,的确更容易见识到这种典型的“三镜头法”的运用。

 

但好莱坞不会很闷地一样地这样来进行表现吧。

 

好莱坞不会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依然以周教授提供的这个“小和尚”例子设想一下好莱坞会如何做。

 

好莱坞会想到在这座山上做文章,它不仅仅是来一个大全景,它会采取航拍的镜头,由远到近,一路拍过来,观众首先就被镜头吸引住,在这种运动的镜头里,可以看到山上一座庙。

 

其实按照周教授的理论,他是很赞赏这种运动镜头的,但是,一旦用到好莱坞电影里,便是垃圾,便是婊子的花饰。

 

像《指环王》里,经常有镜头从高塔上拍下来,我们相信,如果好莱坞拍中国的和尚的故事,它也会在这个庙的高度上做文章,采取航拍的办法。

 

好莱坞电影在视觉的运动上,我们可以概括为高度与速度两种影像刺激。

 

《蜘蛛侠》中,影片的奇观成份,有很大部分是通过高度来体现的。当蜘蛛侠在高楼间飞翔的时候,那种悬空的感觉,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刺激。不知道周教授有没有坐到电影院里看《蜘蛛侠》,那时候会听到观众啧啧声一片,刺激感很让人满足。

 

而速度呢,更是好莱坞所喜欢采用的。航拍镜头,基本是一部好莱坞影片都采用的镜头。其实有的镜头,根本用不到航拍的镜头,像《北方风云》表现的是女工维权的故事,但是,剧中女主角开车前往工厂的时候,也用了航拍的镜头。

 

像《艺伎回忆录》中,最后章子怡站在悬崖上的镜头,也采用了航拍镜头。

 

把观众的视觉提升到空中,给观众看平时看所未看的视角,这是好莱坞为满足观众需求所殚尽竭虑的事情。

 

好莱坞做商品,就做得很敬业,至少不应该出次品,周教授不能否认好莱坞的商业片上的成功,那么,在商品的范畴里,我们还有资格说好莱坞是垃圾吗?

 

教授不觉得用非商品的概念去套用好莱坞的时候,那种驴头不对马嘴的尴尬吗?

 

再说了,你去衡量好莱坞是垃圾的标准是什么?是好莱坞人自己的贬低?是所谓电影艺术的共性标准?

 

难道世界上的电影就有一个艺术的标准吗?那些晦涩难懂的电影,就命定地包含着艺术性在内吗?

 

如果有这样一种艺术的标准,那么好莱坞被贬低为垃圾,倒不是好莱坞的可耻,而是好莱坞的胜利。

 

那些所谓的艺术电影,以及相应的围绕这种艺术片鼓吹的理论鼓吹者,用一种莫须有的理论,套好莱坞,认为好莱坞没有艺术。我想这个原因,可能是好莱坞太通俗了吧。但是中国的京剧当年也是俗的艺术,后来不是捧为艺术经典了吗?金庸武侠过去也是通俗小说,现在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的名著了。

 

艺术的标准是会发生嬗变的,但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还坚持着说好莱坞是垃圾,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话岔开了,我们只是想说明的是,好莱坞也在创新,也在想办法讨观众的喜欢。而且实际上好莱坞做到了讨观众的喜欢。

 

我们再来看看好莱坞镜头的运动。

 

好莱坞的镜头运动非常有特点,它一种是纵向的运动,一种是横向的运动。经常可以看到好莱坞的提升镜头与下降镜头,产生一种平面上的上下左右移动的运动感。

 

另一种好莱坞的纵向镜头,就是让镜头直接介入画面,追随人物,进入环境。

 

这两种镜头,是我们看好莱坞电影非常舒服的地方。捡近的说吧,《艺伎回忆录》中,这两种镜头交叉运用,十分娴熟。开始的时候,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上艺校的时候,镜头是交叉并用,一方面采用跟拍的镜头方法,让镜头尾随着小女孩走在狭窄的小巷中,另一方面,采用横向移动的镜头,穿越在街道中间,与人物采取一种平行运动的方式。这种镜头的运动方式,十分符合周教授的电影镜头运动的特点。不知为什么周教授却鲜对好莱坞电影作出肯定,而偏偏只看到“三镜头法”。

 

这种移动镜头,在《兄弟连》中也是经常性的运用。一拍到战斗场面的时候,就采用手提式摄影机,跟拍人物运动,电视剧中许多移动镜头,堪称典范;而电视剧每一集结尾,都是以一个提升或下降的镜头落脚的,给人一种收尾的休止。斯皮尔格导演的镜头,很多都采用与人物平行的镜头,像《拯救大兵瑞恩》中,表现小分队前行时,镜头与人物行动相平行,然后人物走到镜头里来,观众在这种快速镜头里,感受到一种同步并行的快感。这样的镜头,如何用“三镜头法”来归类?而这些镜头恰恰是好莱坞电影吸引人的主要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说,好莱坞在视觉刺激上是通过高度与速度来体现的,在运动上是通过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来完成的。航拍是好莱坞喜欢采用的手法,正是因为航拍镜头里,体现了这些运动的综合特点。

 

看看中国电影有没有用过航拍?似乎只有冯小刚在《天下无贼》采用过,其他的导演根本没有意识。

 

补充一句,在运动上我是同意周教授的意见的。但是,好莱坞的运动,周教授似乎并没有给予肯定的评价,反而口口声声地说好莱坞是封闭的。这就叫人感到,周教授的概括法,无法涵容好莱坞的镜头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