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切的金子》:拼接不起来的人物性格

(2006-11-12 17:19:42)

《亲切的金子》:拼接不起来的人物性格

 

/红警苏红不懂爱

 

《亲切的金子》带有韩国电影的一些共性的特征。就是讲究段落的完整,不讲究段落之间的逻辑性,这造成韩片往往在段落之间形成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包括反差,对应,局部与整体的差异等等。

 

本片走的更远,它的段落基本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组接的,而是打破顺向连接,在现在时与过去时之间,把不同的段落组接在一起,这使得影片在故事逻辑上更加混乱。

 

而这种混乱也只有配合韩国片的运镜风格才能完成。这使得电影的混乱也是属于韩片的。

 

本片在大肆玩弄段落的无机剪辑的时候,却对这些段落之间的逻辑性交待不详,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这是韩片的一个通行的毛病。

 

而缺乏逻辑性的电影,所能显摆的只是局部细节的真实,使得电影整体上的真实性不够,这说明,电影过分玩弄玄乎,并不利于电影的叙事本身,因为你表现的手法一玄乎的时候,就必然减弱对叙事情节的完整叙述,玄乎的东西,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意念。太复杂的东西,就必须用简单的手法表达出来,这中间必须有一个度,但本片中的度并没有掌握得很好。

 

它很像实验电影,来检验一下韩片在打乱段落之间结构时能达到一种什么样式的随心所欲的程度。实验证明是失败的。

 

影片中的金子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性格,她们分别是:年轻时“利用别人去实现自己的欲望”的放荡不羁的金子,比如影片在一个闪回的镜头里,她打电话给老师,说她怀孕了;第二个金子已为人母,是那个在绑架男孩时的金子,她是代人受过,那么,她是如何陷入到 白老师的威胁圈套中?第三个金子是在监狱里那个阳光般灿烂的金子,在十三年的光阴中,她在狱中是如何改变了本性,成为狱友的好朋友的?第四个金子就是出狱时作为复仇的女人的金子。

 

这四个金子的形象,有着巨大的反差,构成了金子的相互独立的四个段落,但本片大胆地把这个段落打乱,重新进行了组接,这的确体现了一种探索的精神。但是这四个不同的金子之间是如何变化的,电影却没有能力作出交待,所以,影片中的形象并不给人一种可信与真实的感觉,使得人物的形象大打折扣,最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金子的多变的魔术般的形象,而缺乏内在的性格发展逻辑。

 

影片从金子出狱开始了叙事过程,期间她逐一去寻找她的狱友,而见到狱友的段落,又很自然地闪回到监狱里的金子的所作所为。见到狱友,主要是她打听当年逼迫她的真正凶手白老师的下落,她如何定制手枪,最后绑架白老师,约请受害者的家人,对白老师进行集体私刑处死。

 

这里的情节上仍有许多盲点,韩剧的对段落之间的过程的交待不详,使这些情节令人难以捉摸。

 

甚至在金子出狱后的现在进行时的段落之间,影片也不着情节的交待,比如她与面包房的小伙计育树很快发展到上床的关系,在她的情感历程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电影也没有作出富有生活化的定性。还有金子杀死两个绑架的男人的情节,也很生硬地插在影片中,前因后果没有交待。金子的内心世界,也被她的冰冷的杀手的表情所遮掩,难以令人解读出来。这构成了金子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在对逻辑性叙事语蔫不详的状况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金子与女儿的关系与最终复仇上来。这些情节叙事,又恢复了韩剧的局部细腻的特点,特别是金子最后与受害者家长联合起来处死白老师的段落,构成了影片的完全性的写实主义的血腥展览。对于人物的塑造在这里已经一言以蔽之,无非表达的是一种复仇的快意,大段冗长的叙事,都在渲染那种血腥的气氛,使影片在此段显得特别的空泛而累赘。

 

在最后的一段处死白老师的重场戏中,影片把这一场戏分割成更细的段落戏,不断地采取略去过程,来制造杀戮场景带来的一波三折的惊险气氛。这种气氛的营造基于韩片的镜头习惯。比如,一排人坐在长椅上的镜头,对应着画外音的开门的镜头,制造出一种镜头之间的对应与冲突。紧接着出现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如何杀人,镜头缓缓拉开,原来是警察在指导如何杀人,这种通过镜头的局部内容,引起观众的注意,逐步展开整个场景镜头,是韩片所经常采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